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以富贵梦取悦读者的郭敬明为何被接受

时间:2013-07-27 08:25来源: 作者:程万军 点击:
  对于郭敬明及其《小时代》现象,褒贬不一,争议不断。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小巧的青年写手,已经渐被中国主流社会接受——不仅国家出版社副总的位置坐得牢固,而且进军中国“大导演”行列——其编导的电影在国家广电部门审查下一路绿灯,票房一片

  对于郭敬明及其《小时代》现象,褒贬不一,争议不断。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小巧的青年写手,已经渐被中国主流社会接受——不仅国家出版社副总的位置坐得牢固,而且进军中国“大导演”行列——其编导的电影在国家广电部门审查下一路绿灯,票房一片飘红。


  正如他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所言,“现在社会对我的认可越来越高,包括这几年媒体的态度。”


  一个以追求奢侈生活为终极理想、以富贵梦取悦读者的青年写手,正在被中国主流社会接受、甚至成为中国青少年“标志性人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个开放的国家出现郭敬明这样的青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样的年轻人几乎任何国家都有,诸如美国嬉皮士、日本暴走族,都可谓郭敬明同门师兄弟,尽可以成为“奇葩”一朵。但嬉皮士、暴走族不会成为美日青年主流,很难得到普遍认同,更不可能得到国家出版社的邀请出任领导,大张旗鼓地宣扬穷奢极欲的人生观。


  这就是区别,哪个国家都有玩世不恭者,但他们不是主流,而在我们这里却渐近主流。这就像任何国家政府出现腐败官员并不奇怪,但腐败化了就十分令人震惊了。


  对此,简单的批评无关痛痒,问题的根源在于——是谁“放大”了郭敬明、让“支流可”变为“主流”?


  首先,大人世界和媒体“功不可没”。


  无须讳言,“小时代”的原创者是中国的大人们。郭敬明制造不出“小时代”,他只是发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本质,迎合了这个时代,写了《小时代》这本书、“从了”现实。对于这一点,他说得很坦白——“你是没有办法靠一己之力改变这个社会的,但是你可以去学懂它的规则,然后去玩死他们。”


  可以说,郭是个“识时务”的写手。他“悟”到了这一点:现实社会无法更改,不必费力不讨好改变这个社会,在这样时代,我们这群晚辈如何活出快感,才是明智之举。


  那么,如何才能活出快感呢?郭敬明通过写作告诉同龄人:靠物质消费和幻想开道,追求安逸和快乐。


  “郭敬明的书最吸引我的是情节,女的漂亮,男的帅,又有钱。”他的粉丝如是说。


  金童玉女,锦衣玉食,以享乐为终极目的——这是一种什么人生理想?世界级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就定论——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然而,看看大人世界,声色犬马,精神侏儒无处不在,那么能怪孩子们憧憬“猪栏生活”吗?既然你们物欲横流,那么我比你们更会玩——这大约就是郭敬明及其粉丝们的心声。


  其次,主流社会核心价值观长期缺失,成就了郭敬明“填空”、“补白”。


  因为大人世界缺失核心价值观,是非混沌,所谓“主流价值观”和“主流人群”成了乌有之物及乌合之众。所以“支流价值观”才占据了主导地位,郭敬明这样的“小四”才被放大成“青年一哥”。


  今日中国主流人群及其主流价值观,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他们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哪里呢?


  在大人世界无法指南的情况下,郭敬明的成长史可谓“自我摸索”的一条成功路径。换个角度看,郭敬明的成功的确可以视为“励志样板”,他一不拼爹,二不拼下半身,完全是靠自我奋斗走到了今天。


  当然,他励志后传达的能量是正是负颇值得推敲。他的作品人物,除了恋爱,就是炫富,似乎他们的财富是天上掉下来的,郭敬明本人在采访中也曾吐露成名前的心酸,但他为了取悦粉丝,只以孔雀开屏正面示人,完全隐去了不堪的背后真相。就像很多励志 的作品一样,本人就是穷人,却告诉读者,怎么发财享受生活。


  不能说这样的孩子完全是“经济动物”。郭敬明们也有“爱国”表白:“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眼红哽咽的人,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郭敬明的“爱国”表白是不是真心话?只有他自己能给出答案。这番表白,至少让“家长”看了放心。一个把奢侈生活看做终极理想的人,却说自己无条件爱国,那与其说是“爱国经”,不如说是卖乖。


  郭敬明大量的粉丝群,大都是青少年学生,抱着那样的“富贵梦”和“爱国经”的他们当中,可以出现无数个李鸿章,但难出一个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信仰而奋斗?可能要被他们笑到精神科。读了偶像作品,他们的人生观会更加感官——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不知道除了物质利益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值得追求。


  其实,追本溯源,郭敬明的人生观并不新鲜,如果拜码头,他应该认王朔为师叔。《小时代》是20世纪九十年代“顽主文化”的变种。奇怪的是,王朔尽管大红大紫,但一直没主流社会接受,而郭敬明却被时隔三十年的“中国主流社会”接受,只能说“时代变了”,果然小时代。


  “小时代”里并非没有“大声音”。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一些“主流媒体”对郭敬明人生观不乏批判,然而,在现实的票房中,那都是微弱的抵抗。目前,在“主流社会”拿不出“接地气”的核心价值观情况下,唯一能对中国社会潮流起作用之物,就是市场。只要有市场,只要能卖钱,包括官家在内的中国商人们就去推崇,不管这产品对消费者是否有害。


  这就是“小四”打入中国主流社会的根源。


  本来,此前中国少年派还有另一派偶像——韩寒。但自去年“韩三篇”出台后,韩寒斗士形象已经破相,影响力锐减,“斗士派”式微;“奢侈派”顽主郭敬明便“一枝独秀”了。如果说韩寒对青少年来说是一剂强心剂,那么郭敬明则是一副小剂量摇头丸。


  无疑,这位“老大不小的孩子”的膨胀是一个病态文化符号,此病和大人有关——他们治不了孩子的病也就罢了,却不该“同病相惜”,更不该顿起商业动机,引入主流社会,惯着他,放大他,拿他卖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2)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沟通术:学会用沟通处理人际关系

作者:侯伟

每一个想取得成功的人,都必须先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都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