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坚守节操的乱世不倒翁
时间:2012-09-02 19:44来源: 作者: 老叶 点击:
次
冯道,字可道,他的祖上并非世代为官。冯道少年时代秉性纯厚,不追求生活享受,特别爱读书。 后唐庄宗李存勗还没有即位称帝时,曾以三镇统帅的身份领军占据河北。李存勗文化不高,冯道为他执掌文牍,堪称文胆。冯道利用自己能接近首脑的机会,时常对李存勗有
冯道,字可道,他的祖上并非世代为官。冯道少年时代秉性纯厚,不追求生活享受,特别爱读书。
后唐庄宗李存勗还没有即位称帝时,曾以三镇统帅的身份领军占据河北。李存勗文化不高,冯道为他执掌文牍,堪称“文胆”。冯道利用自己能接近首脑的机会,时常对李存勗有所规箴。李存勗征讨后梁时与梁军隔河对峙,李存勗为了鼓舞士气,要给将士们来一次大会餐,但却遭到谋臣郭崇韬的反对(当时军饷吃紧,郭崇韬要求减少会餐的人数)。李存勗一气之下便说要辞去河北三镇统帅的职务,并命令冯道立即起草文告。冯道迟迟不肯下笔,劝谏说:“我是主管笔墨文书的,按照您的命令起草文告是我职责所在。但我很担心,如果您把这样的文告发出去,梁军一定认为我们上下不和,这样就长了敌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李存勗听了这几句话气也消了,于是收回成命。
李存勗消灭梁朝后,建立后唐称帝。升任冯道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来他离职为父守丧,适遇天灾,他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赈济灾民,而自己却只住在茅屋陋室之中。他时刻保持自己清廉的操守,不接受地方官的任何馈赠。
后唐明宗李亶入主洛阳后,升迁冯道为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宰相),他利用宰相的权力,尽力提拔那些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国家重要职务,并且坚决辞退那些唐末世家大族中行为浮躁、缺德少才之辈。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正直官员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
冯道有一种天生的同情下层人民的感情,《旧五代史》说:“(后唐明宗)它日又问道曰:‘天下虽熟,百姓得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此常理也。臣记得近代有举子聂夷中《伤田家》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曰:‘此诗甚好!’遽命侍臣录下,每自讽之。”天下丰收了,但农民并不一定得到好处。冯道用聂夷中的诗来劝谏明宗,希望皇帝不要只看到宫中的豪华而忘记了民间的疾苦。
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冯道的宽宏大量几乎到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程度。后唐末帝李从珂坐位时期,有一个军吏出身的小人物胡饶无端在相府门前泼妇骂街。在封建专制时代,这种行为要受到严厉惩罚。门吏报知冯道,冯道命人将这位小人物请到府中,又设宴招待,问明原委,然后让他心服口服地离开。
后晋高祖石敬塘是依靠契丹的力量夺取皇位的,他死后,后晋便屡遭契丹的侵扰。冯道曾与晋室公卿被契丹王胁迫到常山。《旧五代史》说:“道在常山,见有中国士女为契丹所俘者,出橐装以赎之,皆寄于高尼精舍,后相次访其家以归之。”他用随身携带的珠玉宝器赎回那些被契丹军队掳获的中原士女,先安置在尼庵中,再设法使她们与亲人团聚。
冯道始终坚守节操,坚持自己的处世哲学。后晋出帝年间,冯道曾向熟悉的门客打听外界对自己的评价,门客回答说:“是非参半。”冯道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地说:“古圣仲尼尚且遭叔孙武叔诋毁,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平凡小人呢!”他知道乱世官场多腐吏,非议自己的人肯定不少,但他决不会改变自己的处世哲学和崇德向善的人生追求。
后汉高祖刘暠立国,拜冯道为太师;后周太祖郭威立国,仍拜冯道为太师、中书令。周太祖去世,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冯道的命运便开始急转直下。河东刘崇入寇,周世宗要御驾亲征,冯道加以劝阻。周世宗说:“大唐初年,天下草寇蜂起,都是唐太宗亲征平定的。”冯道说:“陛下能比得上唐太宗吗?”这话使刚上台正火旺的周世宗很尴尬,下令不让冯道随驾出征,只让他去祭祀太祖山陵。祭祀甫毕,冯道就去世了,时年73岁。
宽容忍让、奉行柔道,是冯道久居相位而不倒、身处乱世而不污的一大绝招。他崇德向善,不搞阿谀奉承那一套,却总能取得新皇帝的信任。这是为什么呢?这或许与他的渊博学识和循循善诱的语言有关。可是看他晚年与周世宗的对话,正是因为在语言上丢失了以前循循善诱的特点,以致得罪了心高气傲的皇帝,才使自己的仕途、生命走到了终点。须知喜欢听顺心的话(即使明知是虚伪的)是人性的最大弱点。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