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这些,就明白了为什么杨廷和最有嫌疑和动机害死正德了。 一是,杨廷和是宁王造反的最重要的帮手,有权批宁王成立护卫的必须通过杨廷和,才能得到批准,没有杨廷和批准宁王成立护卫,宁王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本钱,宁王与杨之间肯定有受贿关系(当然杨未必支持宁王造反)。 二是杨一清重新组阁,那怕只是复出,直接对手就是他。 三是他已经权倾二朝(孝宗和武宗),害死了正德,他就能独揽大权,说不定就能向王莽一样开创新朝。他后来搞的“不准新皇帝从正门进宫”、“不准皇帝认自己的亲爹”等这些比秦朝赵高还欺君妄上的行为,都明显带有企图篡夺皇权的意味,只不过他遇到的对手太强,智商超人的嘉靖,这才没让他得逞。 可惜,正德和杨一清都低估了杨廷和的势力和智商,杨先动手,隔离了明武宗朱厚照与江彬军队的联系,买通内侍和太医(可能早就买通成为杨的人了)害死了正德。 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正德临死前一两个月曾经强烈要求换太医,被杨廷和骂回去了,说他是生活作风荒唐所致,休养就好了。 正德正史上说是病死的,但正德认为医生不行,要换医生,是谁把持朝廷,不让正德换医生呢?借医生杀人的事,我们又不是第一次听说。正德是换医生不得而病死的,这是最根本的事实,只不过有人故意把世人的眼光引向比较久远的一起落水小事上而已。其实大家都知道,着凉会生病,但着凉类的生病只要好好治,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但小病医生故意瞎整,不用毒药照样能要人命。 关于杨廷和不让正德换医生之事,在明实录上就有,不用全翻,直接翻正德死前的那一些段落就成了。再则,正德刚死,杨就把豹房抄了,房子拆了,把所有正德的痕迹都抹去,按说豹房只是一座宫殿而已,杨廷和为什么那么急不可耐?这是正常人做的事吗?肯定心中有鬼!所以正德的死因史书上都没记载,就是杨删掉了。后来,正德这一方的关于这事件的人,从江彬、张永、王阳明都受到杨的迫害,基本上可以推出来,杨就是谋害正德的人。从明武宗朱厚照不能换医生来看,朱厚照这时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甚至失去了与江彬的联系,否则怎么连换医生这点小事都做不到,他大可让江彬去帮他找医生。 当时正德从江南回到了京城,据说是掉在水里了,因此病得很重,他这才无奈之下返回了京城,可这是真的吗?生了病还要长途跋涉,这件事本来就很怪,而且江南那样的地方会没有医生,不能就地治疗吗?就算没有,以正德的脾性,一点小病能让他放弃在江南玩,而返回牢笼一般的紫禁城? 而且正德入了紫禁城,然后杨廷和就命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分守皇城四门以及京城九门等各处要害,直到正德驾崩之时,他也没能再走出皇城半步。 正德落水后着凉,当时正在生病,即使不下毒,随便给他吃的药里加一味药性相冲的药,都有可能把他整死。 正德很有可能已经预感到了不对劲。他身边有一个叫于经的太监,原来很得宠,在他死前曾因劝正德吃饭(也有可能是吃药),遭到正德一顿臭骂,被赶了出来,从此不许见驾。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上感疾以来,饮食多不当意,(于)经狎宠应对,时有触犯。上怒曰:“此竖愚戆至是,其寘内书舘,令翰林官约束之,每日自晨至夕,必常在馆。俟其知悔,出言能慎乃以闻。” 正德这么好脾气,以往有人言语触犯,他都能一笑置之,为何会因吃饭这样的小事情,突然大发雷霆,把一个素来宠幸的太监赶走呢?这个太监有什么问题吗? 正德十六年正月,他向内阁要求从民间招收医生给他治病。这说明太医院的医生已经失去了,至少部分失去了正德的信任,可是杨廷和却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轻描淡写地说皇帝的病只需要调理就可康复。 杨廷和说:“窃惟天下名医皆聚於太医院,又选其优者入御药房,但当专任而信用之,自收万全之效,又何待诸草泽未试之人哉?况治疾之术,调摄为上,医次之,若调摄少有不节,则医药亦无速效。伏愿皇上慎重启处,勿使劳逸之失,宜调节饮膳,勿使滋味太过。” 杨廷和不是医生,他不了解正德的病情,也不懂得治病,为何会草率地下此结论?只有一个原因,他不想看到正德的医生换人。 从那时起,正德似乎对杨廷和有了警觉,曾数次向内阁传旨,说自己的身体已经大好,只是还需调理,暂时不能上朝,这完全就是顺着杨廷和意思说。 那么正德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事实上,从正月开始,他始终未能参加朝廷的任何一项典礼,郊祀和会试的日期一拖再拖,连改了三次,也无力出门游玩,基本是足不出户。试问如果他真的好转了,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老实呆在家里。所以本人推测,正德是故意向杨廷和放出消息,给外界造成自己身体康复的假象。 杨廷和当然不是省油的灯,他表面上劝皇帝要多加调养,暗底里却在试探,正月、二月,连续两次上疏,催促他处理一些紧急政务(其实就是对江西战役中的功臣施行封赏之类的),想看看正德到底是不是真的好了。 正德无力施行程序复杂的封赏事宜,对杨廷和的奏折采取的是不报,心里却十分着急,认为自己这样一反常态地窝在豹房不动,康复的慌言迟早会被揭破。于是在正德十六年二月,就在他死前一个月,他突然走出豹房,对外宣称他又开始四处巡游了。 好吧,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巡游的真相。据杨廷和记录,正德十六年二月中旬,他从太监那里听到消息,皇上出宫巡游,临幸御用监。原来“出宫巡游”只是走到内府衙门之一的御用监,而这个御用监,其实并不远,就在豹房南面,一墙之隔的距离。可以想象,正德为了证明自己的真的好了,挣扎着从豹房走到隔壁,其用心可谓良苦矣。 杨廷和与正德的死亡又有什么联系呢?正德的死亡谜团究竟能否揭开? 大家注意到了吗,太医院的医生没有更换,这帮人在照料生病的正德时又有怎样表现? 正德十六年九月,世宗继位后,曾有人弹劾当时给正德治病的那些太医,说他们“妄进药饵,(正德)遂大渐”。原来,外界传言是太医们开的药方有问题,才导致正德不治而亡。而杨廷和当年却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些太医是“天下名医”中的最优者,“当专任而信用之”,不肯从民间选医。 这其间难道没有一点关系吗? 正德当时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若无其事地喝下太医调配的汤药,二是不喝,以康复为由拒绝喝药。这两种选择,无论哪一种都是死路一条。 从正德种种行为来看,他选择的是后者。现在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他当时的心理状况。 首先,正德已经察觉到药饵有问题,但是又不能确定是否有人要谋害,所以连续做出赶走身边可疑太监,以及更换太医的种种举动,试图消除顾虑。随后杨廷和的言行令他加重疑虑,他对杨廷和也起了戒心,可是仍然存有一丝幻想,毕竟杨廷和与他有着多年的感情,他不相信这个人会对他下此毒手。 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下,正德最终选择放弃治疗,装作身体康复的样子,不喝药也就不用担心有人暗算。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他已经“病”入膏肓,只能在猜疑和绝望中等待死亡。 后记: 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崩,无子,杨廷和没有从明武宗的侄子辈选一个过继给明武宗,让明武宗绝嗣,可见其对明武宗恨之入骨,杨廷和以《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统、得到皇太后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侯朱厚熜自驻守地安陆(今湖化应山县)回京继位。于新皇帝尚未抵京的一月之余,杨廷和借遗诏行事(他自己草拟的),革除武宗朝所留影响力;打击宦官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召回各地镇守中官,剥夺皇帝好不容易得来的兵权。取消“皇庄”、“皇店”并9处的工程。收纳宜府(河北宜化县)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剥夺皇帝的财产,并释放南京大狱“冤囚”(其实是杨氏文官集团的同党)。杨廷和一系列举动旨在大幅度的削弱皇帝的势力,扩张文官集团的势力,在政治斗争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 在明太祖的《皇明祖训》中有规定皇帝诸王子正当行为的条款,其文字原文如下;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应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代。这段文字明显地指同母所生兄弟,而不是指异母兄弟或堂兄弟。杨廷和执意以《皇明祖训》为由要把幼小的朱厚熜推上皇位,本身就违背了《皇明祖训》,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