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友文:茕茕孑立于公安文学评论之路

时间:2016-05-09 17:41 来源: 作者:刘铭锐 刘佳 点击:
张友文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毅然携文从警,圆了儿时的警察梦。身在警营久矣,他自然就读懂了警察,并对书写警察的文学文本产生感情,还在公安文学评论之路上一路探索,一路前行,风雨无阻,一走就是二十年。 山径中独行的迷恋者 部分国人对警察不了

张友文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毅然携文从警,圆了儿时的警察梦。身在警营久矣,他自然就读懂了警察,并对书写警察的文学文本产生感情,还在公安文学评论之路上一路探索,一路前行,风雨无阻,一走就是二十年。

山径中独行的迷恋者

部分国人对警察不了解,甚至心存误解或偏见,以为警察只不过是赳赳武夫,没文化,进而认为‘公安’没有‘文学’”。在某些西方人眼中,中国警察就是“他者”,而在有些 笔下的警察形象同样是以“他者”而存在的。张友文目睹这些怪现状,深感不安,决定通过开展公安文学研究和批评这种方式来推介公安文学这一文学类型(非类型文学),旨在让国民进一步了解警察、走近警察,从而理解警察、尊重警察。

这些年来,张友文脚踏实地地从事公安文学研究,不做作、不虚伪、不浮躁。“公安文学评论,我们警察文学工作者不去搞,谁去搞?”他常常这样感叹。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从事纯文学创作是困难的,从事公安文学创作更困难,更何况从事鲜有人问津的公安文学评论呢?

为了公安文学评论,张友文付出得太多太多,真是一言难尽。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坎坷,遭受了太多的冷眼与白眼之后,他漠然处之。他说:“恶犬无论怎么狂吠 大象仍然走自己的路”“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是的,友文老师没时间和精力去应对,他每天都是在充实中度过的。这些,于他,算不了什么,毕竟他经历曲折、内心强大、毅力超群。

要言之,友文老师总是在孤独和寂寥中默默前行。因为他坚信“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书海里徜徉的推介者

倔强的友文老师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栽秧挑谷,锄草拾肥,他曾是一个好把式,从大学门槛里迈出来,躬耕的本性不移,勤劳的品性是来自他父亲质朴的教诲:“就是大水流来的东西,你不早起,别人也抢先捡走了!”

他每天6点之前起床,中午只小睡15分钟到20分钟。他的案头常堆放着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范伯群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汤哲声的《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等大部头。正是这些文学理论的滋养,使他对当下公安文学作品的见解有了鞭辟入里的依凭。

他对名家笔下的警察形象是不敢苟同的,如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中有这样的情节:风尘女孟夷纯不得不出卖肉体,用屈辱和泪水换来的钱寄回老家,给老家的警察用做缉捕杀死她哥哥凶手的办案经费。警察拿了饱含她血泪的钱,南下北上,却一次一次让她失望。

“贾平凹大名如雷贯耳,但他竟将人民卫士想象成这个样子,其名家效应不可小视!读者读了《高兴》,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他们只会对行使公平正义的人民警察顿生反感,同时也会对国家机器大失所望。”张友文对上述故事情节大力抨击,并指出其不真实之所在。

诗人艾青认为:“任何艺术,从它最根本的意义上说,都是宣传,也只有不叛离‘宣传’,艺术才得到了它的社会价值。”“大多数非公安 笔下的人民警察形象都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了,这是非常值得警惕和警醒的。”友文老师讲到这些有损警察形象的涉警题材文学作品时,有些激动,甚至有些愤慨,足见他深深地爱着人民警察。张友文对记者说:“我只想对喜欢从事涉警题材写作的 们说句心里话,请别拿警察说事,请维护人民警察形象!”

警察形象的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籍此,供职于湖北警官学院的张友文利用自身优势,时时处处致力于讲好警察故事。如最近他受邀参加在扬州举办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和“扬州现代通俗 作品学术研讨会”,他便抓住时机向与会专家、学者讲中国警察故事。哪怕是外出文化考察期间,他也不忘记向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讲述警察故事。

目前相当多的非公安系统 没有讲好中国故事,没有传播好中国声音,他们笔下中的警察故事与现实严重脱节。这些负面警察形象并不能带给读者信心、力量和鼓舞。张友文老师分析指出:“ 们没有放下身段、深入警营了解警察生活,才会导致不了解人民警察、不懂公安工作、不知悉办案程序,最终才将人民警察写得不够真实,将办案程序整得漏洞百出。”

张友文除了利用外出讲座、开会的机会维护警察形象,在课堂讲授时,他也不忘记这一神圣使命。2014年秋湖北警官学院开设了“公安文学”选修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报道等数家中央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张友文老师作为全国地方公安院校首次开设此门课程的主讲者的确值得大书特书。

“公安文学”选修课通过解读公安题材文学作品,发掘作品中所富含的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并大力建构人民警察形象,让莘莘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警察意识的熏陶,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有目标的人在流浪”,张友文老师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一路疾驰,毅然决然地行走在公安文学评论之路上。

人物名片:

张友文,自号功不唐捐斋主。湖北警官学院青年教师,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现就读于苏州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全国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侦探小说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全国首部公安文学评论专著作者、全国地方公安院校首次开设“公安文学”选修课主讲者、全国首家“公安文学网”创办者、《语文教学与研究》《文学教育》等杂志及“中铧励志网”专栏作者。接受过多家媒体的专访,2015年第54、55、56期《大家文摘报》连续辟3期专栏推介。二十多年来,在教学的同时,专注于公安文学评论,成绩斐然。曾出版公安文学评论专著四部:《点击公安文学》、《聚焦公安文学》、《盘点公安文学》和《回望公安文学》。曾受邀到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重点高等院校及公安实战部门讲授“公安文学”。

大学生记者 刘铭锐 刘佳

编辑 於琦

资料链接:

公安文学与军旅文学一样,皆是一种文学类型,都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文学从业者误以为公安文学就是案例汇编或以故事情节吸引人的类型文学。事实上,饱含正能量的公安文学是人学,它以公安系统人民警察作为重点书写对象,以雄健、崇高、阳刚为其主要美学特质,具有英雄文化、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精神特质和剑胆琴心职业品格与独特魅力的战线文化,具有育警、励警、律警、惠警的强大功能。它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担当,“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最具“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婚姻,没那么简单:且行且珍惜

    作者:颜妮

    我们在婚姻的殿堂门口徘徊,不就是想拥有一份真爱,不敢想象没有爱的婚姻是怎样的凄凉和苍白。走向婚姻的爱情是弥足珍…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