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修建的宝成铁路打破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年神话。这条铁路上的宝鸡至秦岭段海拔1410米,垂直高度达811米,41公里的长大高坡从山脚下呈“8”字形迂回而上,列车盘旋5层方能到达山顶。秦岭山脉由于植被茂盛,水资源特别丰富,每到冬季,隧道内的渗水就会结冰,造成洞壁侵限,冰体覆盖轨道,威协到列车正常运行。因此,在秦岭高坡线路区段上就有了这支特殊队伍――秦岭隧道打冰人。(中国网1月27日讯) 车建国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在寒冷的冬季,他和他的工友的工作会变得异常的忙碌起来。他是——秦岭隧道打冰人,整个冬季都忙碌在他们所辖的16公里路段上的23座隧道里。因为条件所限只能用最原始的冰镐、梯子、铁锨、背篓等工具进行除冰作业。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们的 工作却不能停止,实行24小时轮班制,只为让这翻越“天险”的列车平安通过,他们用双手温暖着这一座座隧道,一条条轨道。 近年有许多这样的普普通通的工人在自己岗位上挥洒汗水,他们做着平凡但却不可缺少工作。大家或许都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觉得这样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报道的必要性。但在笔者看来这正是目前中国社会一种正确价值观的缺失,在“拜金族”、“啃老族”、“假乞丐”遍地横行的当代中国社会,在这个人人向往“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等等一系列人群的奢侈生活的今天,当年我们追求学习的“时传祥精神”、“王进喜精神”、“雷锋精神”已经被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所冲淡,更有甚者将学习这种精神当做的人称做“傻子”、“另类”。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的价值观的蔓延将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在车建国和他的工友眼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多除一铲冰,多扫除一分列车行驶的威胁。这是一种简单朴实的态度,也是一种严谨和奉献的工作作风。与那些尸餐位素,不思进取之辈相比这的确是值得人学习与尊敬的。我们社会需要更多的关注车建国和他的工友这样的团队,我们的社会需要学习这种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在物质文化的飞速发展中我们更需要以正确积极的精神文明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车建国和他的工友每天徒步,用近乎原始的工具靠着他们的双手为列车上穿越寒冬的人们送来一个个的“暖冬”。当打冰人接过班开始新的征程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进入一个“新的征程”?(文/镜子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