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太和木作复制紫禁城角楼:挽怀罗哲文先生仙逝两周年

时间:2014-05-14 16:32 来源: 作者:关毅 点击:
在角楼复制过程中,我每天与大量资料及木材打交道。为了准确丈量角楼的尺寸,我先后40多次前往故宫角楼,实地测绘仔细研究角楼每个部分的尺寸,然后画成图带回工作室,光图纸就绘制了100多张。期间,我深有体会的是:很多难点都是一些细微部件的处理,比如制

北京故宫城墙四隅各耸立角楼一座。角楼由三层屋檐,六个歇山式屋顶,七十二条脊组成,构造繁复,堪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绝妙神品。

孩提时代,父母带我去故宫游览,第一次看到角楼,那种庄严和挺拔的形象让我在心中激动很久。读书时代,我经常携三五好友畅游故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并从不少摄影杂志上欣赏到不同版本的故宫角楼照片,看过之后愈发感觉到其作为古建筑文化的精华颇具欣赏价值。

内心狂热的顶礼膜拜,并不代表我对“角楼”真正地了解。事实上,我对“角楼”所代表的古建筑文化有所深刻地理解并付诸实践,是在认识了我的良师益友——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以下尊称“罗老”)之后。

2014年5月14日,是罗老仙逝两周年的纪念日,回忆起与他相识的点点滴滴,他指导我用红木复制角楼那慈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仍然活在我的心里,并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罗老带我走近了解故宫角楼

莫斯科留学回国后,我走上创业之路,一次偶然机会我结缘于红木,进入古典家具行业,同时担任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在此工作期间,使我有缘认识了心中仰慕已久的古建筑大师罗老。

2006年,在罗老倡导下,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成立。2008年,该研究院参与筹备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文物家具及内檐装修大修工程。作为入选的宫廷家具修复工作者,我在工作中获得罗老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

迄今为止,这项宫廷家具修复工作进行了6年。期间,我无数次进出故宫,不经意间总会看到我心中仰慕已久的“角楼”。2010年在应邀出席的一次重要古典家具展览活动时,我突然萌生一个想法:是否可以用红木作为材质以适当比例复制故宫角楼?

不久后在北京市一个文保工作会议的茶歇期间,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罗老。罗老听后十分赞同,但同时他也给我指出这项工作的难度。他说,中国古建筑区别于现代建筑施工的一大特点,就是基本上没有绘制完备施工图纸。一般情况下只有基本的样式图或样式模型。房屋的各部分及其构件的规格尺寸、比例关系和做法要求等均以“法式”进行规范。这就是当年恩师梁思成先生为何要呕心沥血行走大半个中国,用西方建筑制图语言来解析中国古建筑及《营造法式》的原因。

阐明难度后,罗老鼓励我先学习研究中国古建筑及《营造法式》,并加强对故宫角楼形态结构的观察。如何仔细观察?罗老的建议是,平时多去看,要亲自测绘,看完后拍摄下照片备档,一有时间对着照片再仔细观摩。

遵从罗老指导,当天下午,我就去了故宫的西北角,那里城墙外是桶子河围绕,附近没有其他建筑物影响,视野比较开阔,角楼古色古香,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之下金光闪耀,特别适合观赏。随后我又赶往故宫东北角楼。看到有很多人在拍照,我将相机放在三角架上,认真地拍摄,虽然有浮云,没有拍到日照角楼的景象,但是出来的照片很清晰,也比较理想。

罗老指导我用红木复制故宫角楼

这种充实理论知识与细致观摩工作反反复复进行了近8个月后,我开始着手复制故宫角楼。材质上我选的是老挝红酸枝,从事古典家具行业多年,且有着宫廷家具修复的经验,这些红木材质的工艺技法对我来说,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气魄非凡的故宫角楼属于皇家官式建筑,因此其木作、石作和瓦作都严格按《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施工。在复制过程中,罗老让我通过探寻名家前辈的思维脉络和足迹,在网络、专业书店、图书馆等渠道查找我所需要的图片、数据与资料,并根据角楼原实体大小,确定缩放至适当比例为5:1,这样制作的成品可以在居室内摆放。

在此期间,罗老还给我推荐了《古建清代木构造》、《清代官式建筑构造》这两本书,书中有故宫角楼的立体结构图和基础平面图。可以说,我一直将不断查阅资料贯穿故宫角楼制作过程的始终。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角楼座落在须弥座之上,它从墩台下地面至角楼宝顶高27.50米,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黄琉璃瓦。上层檐为纵横相交四面显山的歇山顶,正脊交叉处置铜鎏金宝顶。其梁枋饰以龙锦方心墨线大点金旋纹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和槛窗极为精致,并采用减柱造做法,室内减去四根立柱扩大了利用空间面积。在房屋构架上采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梁头不外露,使外观上更加突出装饰效果。

复制这种继承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灵活多变的传统作法,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得以巧妙地结合的角楼是一项非常浩大且繁琐的工程,因此在2011年工程开始后,罗老曾多次询问我工作的进展状况,他特别嘱咐我:“要坚持,更要精益求精。”

在角楼复制过程中,我每天与大量资料及木材打交道。为了准确丈量角楼的尺寸,我先后40多次前往故宫角楼,实地测绘仔细研究角楼每个部分的尺寸,然后画成图带回工作室,光图纸就绘制了100多张。期间,我深有体会的是:很多难点都是一些细微部件的处理,比如制作房檐必须用游标卡尺测量,有时候稍微有一点儿疏忽,整个部件就毁了。每当被这些小细节弄得十分沮丧时,我就会想起罗老的鼓励,之后我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深切缅怀恩师罗老仙逝两周年

2012年5月15日,是我带领太和木作团队复制角楼的第390天,早上7点钟,我刚起床,这时突然接到一位好友的电话,说罗老仙逝。刹那间我多么希望这消息是传闻,因为两月前见罗老时,他还精神得很。

随后我给一位古建筑专家打电话求证,并急忙打开电脑,看到网上已有官方中国新闻社发布的关于罗老于14日晚去世的通稿消息,一时我无语凝噎,伫立窗前,春日弥漫的薄雾犹如我心海中片片思绪。

6天后的5月20日,北京八宝山,罗老追悼会现场悬挂着这样的挽联:“修长城修故宫参襄国徽设计无愧文物卫士,护名城护运河舍身文化遗产堪称古建护神”,这是罗老的一生。

罗老走了,可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两年来,我谨遵罗老谆谆教诲,带领太和木作团队,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地进行着故宫角楼的后续复制工作。

2014年5月,这个制作精细的故宫角楼已经在位于北京华威桥南的弘钰博古玩城B1层太和木作宫廷家具艺术馆展出。此纯手工红木角楼与故宫的角楼是按照原型1:5的比例缩小复制的,除了大小之外,其他一模一样,角楼的每扇门窗都可以打开,角楼的每一面墙上的砖块都是用一小块一小块红酸枝木连接上去的,屋顶上的瓦片也是用红酸枝磨圆了连接上去的。整个角楼采用榫卯工艺,重达6吨,由82575件木块组成,没有使用一根钉子。

耗费了3年时间制作了这个红木角楼,这一切我认为非常值得。蓦然回首,罗老已经走了两年,虽然走得太突然、太匆忙,但是他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与高尚的为人品行留给了我们。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罗老将永远激励并指引我们努力前行!

撰此悼文深切挽怀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仙逝两周年!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关毅

2014年5月14日于北京

(本文作者为: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 关毅)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其实没那么糟:那些和抑郁相处的日子

    作者:彭瑶

    讲述的是一个80后女孩从无奈、迷失的内心挣扎到成为正能量的化身的探索过程。现实很强悍,内心强大才是王道。在这个转…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