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至尽头仍回首,
周士渊创造了积极心理学的奇迹
时间:2013-01-18 12:09来源: 作者:蝶影如夕 点击:
次
“读周老师的文章,第一个要说的是老师的激情,我听过恨不得点上一把火来烧的励志课,但也没有周老师的激情这么有感染力。周老师的激情来自对自己的发现所能起到的作用的震撼,来自自己得益于这个发现给他带来的重生的喜悦,来自对这个能产生奇迹的宇宙和生命
近年来,一些肩负使命,观念前沿的教育专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习惯培养的热潮。其中有“用脚做学问”的林格;有发表了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教育观点的孙云晓……他们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习惯培养的优秀畅销书,而我发现,在他们这些优秀的畅销书和前言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一个人——周士渊,并尊他为我国习惯研究第一人。
黄泰山本来是个无高学历、无背景、无存款的“三无”北漂族,有一次他在国家图书馆听了周士渊老师的课,深受启发,此后,黄泰山也登上演讲讲坛,并撰写了《杰出青少年自我管理》,一举荣获十佳畅销书奖。
……
这位周士渊是谁?
他自称自己是败得最惨的清华学子,生命曾几近一片废墟……当年,这个25岁的清华留校生不幸陷入绝境,重度抑郁症让他将身体毁成重度残疾……
这就是多年前的周士渊!
一个朋友强烈建议我一定要听他的演讲!我很纳闷:一个喉咙里灌下浓硫酸后胃部被切掉十分之七的人还能说话?还演讲?难道他像《天龙八部》里的老大那样用“腹音”说话吗?
我满腹孤疑地坐在了第一排,以免听起来费劲。结果,我听到了一个男高音歌唱家一般浑厚嘹亮的声音。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没有一丝的沙哑!他讲完后请我提意见,我唯一的意见就是,请他演讲时声音稍微再小一点,实在是有一点震耳欲聋的感觉!但是,他讲的每句话都让我恨不得永远牢记在心!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感受。这里引用一个只不过读了周老师其中一篇文章的网友落墨花的留言。
“读周老师的文章,第一个要说的是老师的激情,我听过恨不得点上一把火来烧的励志课,但也没有周老师的激情这么有感染力。周老师的激情来自对自己的发现所能起到的作用的震撼,来自自己得益于这个发现给他带来的重生的喜悦,来自对这个能产生奇迹的宇宙和生命的惊讶,来自无时不刻从他内心中涌出的美好的陶醉,来自他想和所有的人一同分享一同赴幸福之路的热切。”
周老师话人生
余秋雨在《相约星期二》一书的序言中写到:“我曾设想过,什么样的人谈人生才合适。想来想去,应该是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而且很抱歉,更希望是来日无多的老人,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告别意识,因而又会对人生增添一种更超然的鸟瞰方位。”想起这段话,就想到周老师,周老师不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吗?“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
由此,一度有人建议这本书的书名应该是《周老师话人生》,还有谁能有如此跌宕起伏的经历?周老师必然是有资格谈人生的,一是周老师曾经败得如此之惨;二是如今的他虽年趋古稀,但绝不是“来日无多”、产生了“强烈的告别意识”的那类,相反,对于他而言,一切仿佛才刚刚开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明天离开人世,我也会十分坦然、淡定;但我更想力争的,是要活到120岁!!”三是由于周老师有以上经历,再加上他天性热情、善良,是那种恨不能把心都掏出来的人。试想,去感受这样一位长者从心灵深处喷涌而出的、恨不得与每个人分享幸福方法的激情文字,自然对我们的人生会有极大的教益!
重塑生命的密码
从一个败至尽头的人,到一个精神矍铄,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知名演说家,到底是什么让周老师有了如此巨变?是什么让周老师重启毫无生机的人生、重塑已成死灰的生命?这密码究竟是什么呢?
周老师的书讲出了毅力和习惯的本质区别,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消灭“三分钟热度”这一成功的障碍,绝不单单是毅力问题!
开复学生网上有很多大学生的留言,看得出来很多阅读了书中内容的学生,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大学生说:“看了周老师的文章就觉得好有力量,人生原来也可以美的那么意外——太神奇了“。想必因此这本书有了如此美好的名字——《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
而对于本书,我们还极想让你读一下网友落墨花的文字。因为由这些文字所透出的,是一位普通读者那样至真、那样至诚、那样发自肺腑的情感;而由此你当然也可以判断,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你,对于如此渴望成功、健康、快乐、幸福、美满的你,有没有必要也去进一步了解本书作者其人其文,也去感受这位从清华园走出的、在灵与肉的废墟上重新崛起的人生导师从心灵深处所发出的无限感慨——人生,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