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从大数学家陈景润到本科生刘路,他们都能“感动中国”吗?

时间:2012-05-04 18:56来源: 作者:王金昌 点击:
我想,刘路会成为青年的榜样,继而会像八十年代的陈景润一样,在大学生中,在青年中再次掀起数学热,科学热。因为,现在青年人多么需要这样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社会多么需要祟尚科学的风气啊!可遗憾的是,这样的热度很快就凉了下来。刘路这位大学生之所以能

  陈景润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徐迟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一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1978年1月进行了转载,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不久,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陈景润作为年轻的代表之一坐在主席台上。
  
  作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陈景润之后继而出现了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在“函数值分布论”领域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他们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学习的榜样。由此带动了在科技界、在大学校园,在青年科学家、在大学生中的科学热,尤其是数学热。出现了人们后来说的“科学的春天”。“哥德巴赫猜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和历史价值。
  
  陈景润、杨乐、张广厚他们影响了八十年代一代青年人。
  
  2008年在散文奖的一次会上,我见到时任《人民文学》副总编的周明同志。此时,距《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己过去了整整30年,《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和主人公陈景润皆已去世,但周明同志谈起陈景润,谈起《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过程,仍还津津乐道,陈景润在六平方米屋子里解析世界数学难题的事迹,仿佛就在昨日。我不是科学家,但多少年后我在潘家园旧书摊,看到三、四十年代由于战乱,大学搬迁(大量是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时期),散落的陈省身、华罗庚、熊庆来、胡世桢等一代数学大师当年的数学通讯手稿时,还把它收藏起来,以备供给研究人员用。足以可见八十年代的数学热影响之深。
  
  八十年代,那真是个前所未有的科学的春天。这些年来,一直盼望着又一个科学春天的再次出现。
  
  可喜可贺的是,前不久据报道:“西塔潘猜想”,一道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十余年的数学难题,被一位中国的大学本科生破解。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2008级本科生22岁的刘路,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据说,还是首次在校大学生破解数学难题。《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也报道有“破解世界数学难题”,“震惊全球”之说。
  
  我想,刘路会成为青年的榜样,继而会像八十年代的陈景润一样,在大学生中,在青年中再次掀起数学热,科学热。因为,现在青年人多么需要这样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社会多么需要祟尚科学的风气啊!可遗憾的是,这样的热度很快就凉了下来。刘路这位大学生之所以能做到“震惊全球”,像陈景润一样,固然有他独特的天赋。并不能要求所有大学生和青年科学家都能做到这一点。但从刘路身上体现出的青年人对科学崇高的追求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是应大力宏扬的。
  
  再想想,近些年来感动世界的中国青年,有球星的“球”技,泳星的“泳”技,跑星的“跑”技,“感动”世界之后,他们大都先后成了“感动中国”人物。我想,那“震惊世界”的数学难题解决者,数学之星刘路也会成为“感动中国”人物的。
  
  就像八十年代,一场排球胜利可“振兴中华”,“哥德巴赫猜想”也可“振兴中华”一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

作者: 卢一鸣

《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从六大方面19个点,并附以通俗易懂的社会案例,将如何走出自卑的建议呈阅纸上。…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