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衫布衣自逍遥——画家赵亭人印象

时间:2011-07-13 11:47 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崔海昀 点击:
每次伫立于那样的山水前,都会久久沉醉。远山、近水、茅舍、亭台,画面清淡、旷远,氤氲出古朴幽静的文人气息,秀美独蕴,隽永耐品。 画作主人赵亭人先生,是山西师范大学书画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校园中遇见,常见他穿一对襟布衣,须发花白,落拓不羁。

  每次伫立于那样的山水前,都会久久沉醉。远山、近水、茅舍、亭台,画面清淡、旷远,氤氲出古朴幽静的文人气息,秀美独蕴,隽永耐品。

  画作主人赵亭人先生,是山西师范大学书画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校园中遇见,常见他穿一对襟布衣,须发花白,落拓不羁。看过 王祥夫写他的一篇文章,说印象中,“亭人像是有几百岁了”,不由窃笑。

  生活中,他是一个很和蔼的人,尤其是笑的时候,很温暖,像宽厚的兄长。

  那年冬天,小儿报考南方一所大学,国画是必考科目,情急之下,投师于赵先生门下。短短十几天,他不厌其烦,悉心指导,竟使从没拿过画笔的小儿考出92分的高分,一时传为佳话。

  闲暇时刻,他喜欢与三五知己品茶聊天,或兴之所致,踏雪寻梅,炉边论道,天然流露的文趣雅兴,反映了他精神世界的丰盈和心灵的自由自在。

  赵亭人出生于龙门古地,“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即流传于此。这是个积淀深厚、人文浓郁的地方,曾出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初唐四杰王勃等文化名人,黄河流域古老文明和淳朴民风的哺育,使他身上带有一种朴厚、沉定的气息。

  幼时,在乡村静谧的早晨,他跟在外公身后,看袅袅炊烟升起在村庄上空,觅食的鸟儿在林中跳跃、鸣叫。这情景启发了他,回去后,他捡起一截彩色粉笔,在炕围上画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是第一只飞进他童年的鸽子,也是他对绘画艺术的发蒙。童稚岁月里,姥姥家的成为他绘画的乐园,院子里处处留有他的“杰作”,叫鸣的鸡、护院的狗、吃草的小羊等,都会拙朴可爱地出现在他的笔下。

  他的家在黄河边一个铺着方砖的古老庭院,有着“耕读传家”的古风。祖父是一位握着锄把的乡间文人,他常记得,耕作之余,祖父于案前静静临习柳公权字帖的情景,家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味。在祖父的心中,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跟随祖父祖母长大的他因此吃了许多“偏饭”。夜晚,一盏煤油灯下,亭人趴在炕上的方几上,一笔一划,在祖父打好的网格上临写毛笔字,每天16个,从未间断。看到祖父在临好的麻纸上画一个个红圈,他感到了笔墨带来的情趣和快乐。后来,当教师的大伯送给他一本褚遂良的集字帖,他的书法临习从此走上正轨。

  书香浓郁的家里存有许多古书。一次翻阅时,他看到一本类似芥子园画谱的书,里面夹着一张黑白书签,上面有一个白胡子老头,边上画着几只菱角。他好奇地拿在手里摩挲着,心想,这老头胡子长长的,像个神仙。不久,大伯又送给他一本薄薄的书,名叫《齐白石的画》,他惊喜地发现,封面上的老头和书签上是同一个人。这本书对处于绘画启蒙时期的他帮助很大,他心摹手追,如获至宝。直至今天,这本书还珍藏在他的案头。

  他于翰墨书香中潜移默化接受着圣哲先贤的影响和教化,熏染出一派古代雅士儒雅的气质。

  高中毕业后,他在家赋闲一年。已在绘画方面小有名气的他随油漆匠走村串户,为人家画炕围子、家具。辗转漂泊中,他以为日子会这样平静地过下去,自己会背着颜料箱,一直走在家乡的村村寨寨间。

  其间,他去郑州探亲,舅舅送他几本白描画谱,这些画谱,伴随他度过无数个乡村寂寥的夜晚。

  春末的一天,收工回来的他,正在庭院里和家人闲聊,邻居赵德成老师兴冲冲拿张《山西日报》过来,指着上面的“招生启事”说,山西大学艺术系要招生了!

  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他戴一顶草帽,步行20里到了县城,再挤上去运城的班车,于天黑时搭上了去太原的慢车。第一次出远门的他,凭着家庭熏陶和画谱中学到的笔法技巧,去叩询未卜的命运。许是“天意怜幽草”,他于600多人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30名幸运儿中的一名。从此,他在山西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系统接受大学教育,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人物,每一环节都扎扎实实、日渐精进。

  画国画的同学中,有书法功底的仅二三人。多年前,祖父的耳提面命,使他一手潇洒隽秀的书法,与画作相得益彰。他在绘画书法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史秉有先生的青睐和赞许。这位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师从李苦禅、王雪涛,擅长工笔花鸟的老师给予他特别关注和鼓励,使他在艺术上得到新的启悟。

  他在秉承传统、追求古韵、蕴藉经典的同时,不断拓宽艺术视野,寻求新的艺术视角和表现形式。

  赵亭人说,个性化的创作倚重个人的天赋、悟性、才华、经验,还有笔墨功夫。画为心声,一幅画,包含着一个画家的审美、学养、阅历、知识结构、生活习惯等,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对象,或飘逸、或枯涩,会有不同的表现风格。

  10年的时间里,面对各种文艺流派风起云涌,他观望、思索,在笔墨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1998年,他迎来了艺术上一个转折点。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教授招收第一批访问学者,在朋友王廷信的介绍下,他来到首都北京,跟随陈绶祥先生学习研修书画文化。

  每星期,他与师兄弟在老师家聚一次,喝茶、聊天、甚至谈一些与绘画无关的话题。与绘画方面,先生要求他不要急于下笔,要把以前一些不好的习惯过滤掉,才能接受新的东西。

  禅家的一段公案,对于当时的赵亭人可谓启悟深远。

  有一天,有位教授特向禅师南隐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在北京的第一年,对他来说是一个清洗的过程。

  在与老师、师兄弟的聊天、探讨,甚至是游山玩水中,他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重新审视和理解绘画艺术,寻找自己的思想与文人画的契合点。

  真正进入绘画艺术的世界,必定会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无数个星光满天的夜晚,赵亭人在浩繁的书卷中,寻找传统文化触动心灵的内蕴,寻找翰墨古迹中氤氲而来的精神气韵。

  “受着、挺住、过去”,陈绶祥先生授课时所讲的这句话,是赵亭人研修绘画艺术的座右铭,只有承受得了,才能坚持住,渐臻艺术佳境。

  他书房一角的花瓶里,插着几枝秋天的芦苇,灰白的芦花,似在诉说生命凋零的无奈;另一角,养着几盆盎然的花木,虽值隆冬,依然一片葱茏。伤逝之美和葳蕤的生命气息弥漫其间,让人感到四季轮回中时光的飞度及自然的永恒。

  赵亭人喜欢在画中表达自己的理想,在他的《我心独白》中,希望在“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地方,“置薄田数亩,构茅屋几间;——农忙时掩卷荷锄,闲暇之日载酒放船;携子抱孙于杨柳岸,舔笔濡墨于青灯前;秋上塞北,春下江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荆妻挑灯碧纱窗下,稚子研磨紫云案前;三餐淡饭饱腹,四季布衣温暖,终老林下,安享天年。”每每看到于此,眼前似出现身着青色长衫的古代文人,吟诗斟酒,素朴风雅。翩翩的身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舍学馆浓来淡去,飘逸中洋溢着中国文人入世淡定与出世超脱的精神内质。

  一幅画的成功,要让观者经历三个阶段:侧目、驻足、留心。每次流连于他的画展,都会循一缕清风,于诗经的清雅、唐诗宋词的古风古韵中,受到诗意的熏陶,心灵因此浣去尘埃,澄澈而空灵。

  我想告诉他,我想走进画里的风景,走进那份清朗与辽远中。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马丁·伊登: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作者:杰克:伦敦

    《马丁?伊登》是美国文坛上杰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 杰克?伦敦是20世纪美国著名…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