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花馍的贾广珍
时间:2010-11-04 00:36
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崔海昀
点击:次
谁家有事,都乐于前往,即使下着雨,也打着伞一脚泥一脚水地赶去帮忙 在襄汾县贾朱村,提到贾广珍,几乎没有不认识的,哦,捏花馍的那家!按着村民的指引,笔者进了一处小院,几间老屋、一块案板,几个人正围着一团精细发面赶制花馍。听说我想了解襄汾的面塑
谁家有事,都乐于前往,即使下着雨,也打着伞一脚泥一脚水地赶去帮忙
在襄汾县贾朱村,提到贾广珍,几乎没有不认识的,“哦,捏花馍的那家!”按着村民的指引,笔者进了一处小院,几间老屋、一块案板,几个人正围着一团精细发面赶制花馍。听说我想了解襄汾的面塑,中间一位满脸慈祥的老人站了起来,笑眯眯地招呼我落座,并娓娓道出她家捏花馍的历史。
年近七旬的贾广珍出生于文化世家,祖辈上曾出过在当地很有名气的文化人。其母是村里捏花馍的能人,谁家有事都要请她过去帮忙制作。从小,贾广珍就看见一团普通的面粉在母亲手中搓来捻去,不一会儿,就神奇地变成了娇态可掬的小动物、漂亮的花卉。为乡邻捏花馍,母亲从来都是义务帮忙。跟在母亲后头看得多了,贾广珍对捏花馍产生了兴趣,和面、调色、捏制等技术慢慢也就烂熟于胸。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口传身授下,她们家姐妹三人都学会了捏花馍的绝活,成为当时名扬一方的“贾氏三姐妹”。她们不但传承了母亲的手艺,更弘扬了她乐于助人的品质。如今,大姐已去世,贾广珍依然在乡间忙碌着,谁家有事,都乐于前往,即使下着雨,也打着伞一脚泥一脚水地赶去帮忙。当地有过年时向祖先祭祀面猪、面羊等动物的习俗,预示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为给邻居帮忙捏制祭品,贾广珍有时忙到腊月二十八才能回到家中。
村子里一户人家给老父亲闹八十大寿,院中八仙桌上的大寿桃引来人们的啧啧称赞,这个大寿桃便是贾广珍的面塑代表作品。它足有15斤重,底端是一个敦实、漂亮的面座,代表根基牢靠、扎实;上面是一层菱形围成的圆,象征着一个大家庭圆圆满满、人丁兴旺;菱形上面放一个大寿桃,周围点缀着娇艳的花卉。如两位老人健在,寿桃上面还要端坐“老寿星”“麻姑献寿”两位惟妙惟肖的人物,以祝福二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人过生日,做女儿的送这样一套面食,既传承了民俗,也表达了自己的孝心。
正因为面塑将风俗民情融入其中,所以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多年来,贾广珍在忙完家务活、地里活后,便拿出心爱的剪刀、小梳子等专用工具,坐在案板旁开始精工细作。在她的影响下,女儿、侄女、孙女都学会了捏花馍的手艺。“面塑对发面要求很高,往往是把面揉好,醒一会儿,再揉,几次三番,面才可以用来制作。面揉不到位,捏出的面食就会裂缝,影响美观。调色也要调得饱和,这样描出的花呀叶呀才出彩!”贾广珍一脸微笑地说。
在襄汾,花馍制作一年四季都有着广阔的舞台。二月里,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刺牛盘馍”,莲花上面扎一对男女小孩,意喻“连生贵子”;青年男女订婚,要互赠面食,女方送男方的代表发家,男方送女方的是石榴上面立着梅花、喜鹊,意喻“喜鹊登门,吉祥如意”。每逢此时,贾广珍便与家人聚在一起,发好精细白面,在言谈笑语中,搓着捻着,剪着压着,一扎一挑,盘枣点豆,一会儿工夫,跃跃欲蹦的兔、威风凛凛的虎、温驯善良的羊、活蹦乱跳的鱼、引吭高歌的鸡就做好了,待醒好上锅急火蒸出,个个活灵活现,具有拙朴的美感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面塑不但是当地习俗的载体,贾广珍还创作出“昭君出塞”“十二生肖”“金陵十二钗”“西厢记”等艺术作品,把中国古老的文化融入面塑作品中。贾广珍虽曾多次在面塑作品大赛中获奖,但老两口竟拿不出一份证书,也不知道获什么奖。“老百姓,把那些不当回事儿。”贾广珍淡淡地说。倒是一旁的人提到老人有一套作品“八仙过海”曾在“临汾市首届民间艺术精品展”中获过金奖。
随着时代发展,贾广珍的面塑在传递祝福、传承民俗的同时,也给家里带来一些经济收入。“曾有人出400多元的高价,买走了一套‘十二生肖’”,说到自己的作品能被世人认可,贾广珍与老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