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你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并非事物本来的样子。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不论是我向别人表达这个思想,还是别人告诉我这个感悟,都难逃装逼之嫌。但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终于切实地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爱因斯坦通过他的相对论,让我们知道,空间并非固定,时间也并非恒一,甚至质量也不是确定的。而这一切的起点,仅仅源自于爱因斯坦青年时代的一个设想——假如一个人以光的速度顺着光线奔跑,他看到的光线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于是,我灵机一动,就有了这个书名:爱因斯坦:想想颠覆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刘继军,早在四年前就开始在天涯发帖,起初他不过是想将自己研究物理理论的心得分享给大家,却意外地获得网友的热捧和鼓励,于是他盛情难却,一直在工作之余坚持更帖,这一坚持,四年就过去了。当我知道作者这样的经历后,我还没有看过他的帖子,但我已经别他的这种经历感动了。 我们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自从儒家被确立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之后,中国人就确立其经世致用的观念,任何事在做之前,总要想想做这件事能得到什么好处,一以贯之,连读书、做学问也是如此。于是,便有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至理名言”。这种观念在著名 王小波看来是非常市侩的,但在我看来却没有什么错。只不过这种思想的过份强调,让许多人忘记了读书学习的本质,那就是为了获得快乐,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获得感知的乐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学习作为一个事物,那么真正能学的好的,估计只有以之为乐者了。从作者的经历和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不关心能从物理知识中收获利益、纯粹以学习和研究物理知识为乐的人,我不敢说这样的人境界有多高,反正我遇到这种人总想献上我的膝盖。 这本书的编辑过程只能用两个字概括:流畅。在这本书之前,作者已经出版过一本,所以对出版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就是作者本人的性格,为人随和,跟他说任何事总是好商量的,所以这本书的出版过程是相对较快的。有句话说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在操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同时操作着另外一本历史科普书,而且那一本书启动的时间要比这本书早一个多月,但是因为作者的一拖再拖,这本书反而走到了前面,我当然不是要批评那个作者,我只是想说,当两个人共同做一件事的时候,只有当两个人都真心实意地想把这件事做好,他们才会协同一致,顺利流畅。这对我的编辑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以后在工作中,我应该加强对作者的审视。 现在这本书的出版工作已告一段落,至于这本书有多大市场价值,还要等待市场的检验。但如果让我评价这本书的学习价值,不论是作为编辑,还是作为读者,我都可以自信满满地说一句:如果你读了,一定受益匪浅。而且,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你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得益于作者酣畅淋漓的文笔和对物理理论的烂熟于心,当然,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作者对物理理论的无限热爱。强烈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以研究物理知识为乐的人。 编辑档案:李东旭,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策划编辑,编辑图书有《玩转互联网金融》《0生万物:成功创业非常道》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