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霁虹编辑手记:《统万城》写了匈奴民族的最后一段历史
时间:2013-03-26 21:54来源: 作者:韩霁虹 点击:
次
如果说《最后一个匈奴》写的是曾留下匈奴足迹的陕北地域世纪史,那么《统万城》写的就是匈奴民族的最后一段历史。自称为“长安匈奴”的高建群说,曾经影响过世界历史的匈奴民族已经消失,但这个伟大的游牧民族建造了一座城,影响了农耕文明,从这个基础上讲,
对于匈奴这个业已泯灭在历史进程中的游牧民族,我们所能知道的,仍然略嫌太少。由于匈奴人没有文字,所以,就世界范围内而言,今人对这个曾在历史进程中闪现过骁勇身姿、震动过东方和西方大陆的游牧民族的了解,基本上只能从字缝里抠字,从话题中找话,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史籍里去寻找那些涉猎部分。
就我们所知道的史料而言,匈奴民族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么几个标志性人物。
一个是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冒顿大帝。他统一了匈奴部落,打败了当时北方草原上的所有对手。他将大月氏王的头颅割下来,做了他挂在马头上的骷髅头酒具。他将东胡人赶到大兴安岭一带。东胡人分别逃到两个山头上。一个山头叫乌桓山,一个山头叫鲜卑山。这就是后世的两个游牧民族乌桓和鲜卑的由来。他还将刚刚取得霸业的汉高祖刘邦围在今天大同的白登山,将刘邦的数万军队吃掉。刘邦带着几千名残余,躲在白登山的山顶上,后来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冒顿的夫人,才被让出一条路,和着夜色狼狈逃脱。
一个是从汉未央宫中娶得后宫美人王昭君的南匈奴王呼韩邪。马蹄嘚嘚胡笳声声中,昭君出塞。昭君沿着一条被称为“秦直道”的古代高速公路,从淳化县的甘泉宫上路,穿越子午岭山脊,乘坐船只渡过黄河,来到当时的五原郡(元朔二年前叫九原郡),如今的包头市,嫁与南匈奴王。呼韩邪死后,昭君再嫁呼韩邪二夫人所生的大儿子,这个王死后,王昭君再嫁二夫人所生的二儿子。昭君三嫁,成就历史上“胡汉和亲”的一段佳话。而南匈奴也就此成为大汉王朝的附属国。
另一个是呼韩邪的哥哥,北匈奴王郅支。郅支被大汉军队一路驱赶,一直被赶到如今的贝加尔湖畔。在那里,逃逸的粟特人建立了一个粟特国,郅支攻下粟特国,在那里安家。半年以后,尾随而来的大汉王朝西域都护府副都尉陈汤,率领一支轻骑,夜色中攻破城池,北匈奴王郅支被杀。这支北匈奴于是继续向黑海、里海,以至向东欧平原,向地中海迁徙。
还有一个标志性人物,他的名字叫阿提拉,欧洲人称他“世界的伟大征服者”,称他为“上帝之鞭”。阿提拉大帝当是郅支的直系后裔,北匈奴人的末代王。他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建立了匈奴大汉国,并开始了对欧罗巴大地的鲸吞。他死于公元453年。
另一个标志性人物,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建立五胡十六国之一大夏国、建立一座辉煌的匈奴都城统万城的匈奴未代王赫连勃勃了。
本书的一条主线,就是描写赫连勃勃和他的统万城故事;本书的一条副线,则是描写鸠摩罗什自西域来到东土,汉传佛教得以逐渐确立的故事。
这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节点和拐点。匈奴民族的退出历史舞台和汉传佛教的创世纪,都是可资记忆的伟大事件,都对这个东方文明板块的发展和延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金枝》的作者、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说,以现代人的思维模式来推测那些遥远年代的故事,也许距离真实很近,也许是谬之万里。
他说的很对。但是,别无良法。现在,且让我们一起穿行在1600年的时光里,看高建群如何透过那层层时间的黑幔,凭借这些有限的资料,去推测,去假想,像女萨满一样口中念念有词,在魔法中让历史复活,让带着凄楚微笑的赫连勃勃和披着一身佛光、怅然一声长叹的鸠摩罗什复活,用他们那褪色的嘴唇,给读者一个微笑,给世界一句问候。
一赫连勃勃与统万城
秦末汉初,强大的匈奴部落联盟曾经雄踞蒙古草原以及中亚细亚广袤的戈壁大漠,他们强悍的骑兵经常南下侵扰,给中央政权以重大的威胁。
到了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朝廷趁机扶植南匈奴,共同对付北匈奴。战败的北匈奴一路向西迁移,从而引发了当时亚欧大陆上长达几个世纪的游牧民族迁徙浪潮。
在北匈奴西迁的同时,南匈奴被中原王朝接纳为正式的臣民,许多人开始进入长城以内定居。匈奴铁弗部就是十六国北朝时期南匈奴的一个分支。公元391年的一次战争中,铁弗匈奴在与北魏的战争中遭到惨败,许多人被杀。年仅10岁的刘勃勃侥幸逃脱。在好友叱干阿利的帮助下,刘勃勃投奔前秦将领末弈于帐下,并娶末弈于之女为妻。不久之后,前秦政权瓦解,刘勃勃又随末弈于一起归降代之而起的后秦皇帝姚兴。
公元407年,姚兴派遣使者与北魏讲和,这一举动令与北魏有杀父之仇的刘勃勃极为不满。26岁的他开始谋划脱离后秦,重建铁弗部自己的势力。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第一个袭击目标竟然是自己的岳父——后秦大将末弈于。该年5月,刘勃勃纠集3万兵马,伪装成田猎的样子,在今天宁夏的固原一带,对末弈于发动突然袭击。末弈于战败被杀,其部众全被刘勃勃吞并。
是年6月,刘勃勃宣称自己是大禹的苗裔,建国号“大夏”,建年号“龙升”,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并仿照汉制设立朝廷、百官,正式脱离后秦独立。称王以后,刘勃勃对于自己原来的刘姓并不满意。当初,南匈奴的单于曾娶汉朝公主为妻,许多贵族被汉朝皇帝赐姓为刘,刘卫辰就是这些匈奴贵族的后代。刘勃勃认为这个姓氏是来自于女方的,大大不妥,也彰显不出他将要成就大业的独特身份。于是,他改姓赫连氏,取“帝王系天为子,其徽赫与天连也”之意。
从此,一个匈奴铁弗部统治下的新兴王国——大夏国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愤怒的秦王姚兴此时将赫连勃勃视为不可饶恕的叛臣贼子,欲除之而后快,屡次亲率大军前来讨伐。而赫连勃勃亦想伺机进攻后秦,从而夺取更多的财富和领地。因此,大夏国从建立之日起,与后秦之间一直刀兵不断。面对实力远较自己强大的后秦,赫连勃勃放弃了正面对抗,而采用避实就虚、依靠骑兵快速突袭敌方薄弱环节的游击战。到了公元413年,大夏的控制区已从今鄂尔多斯地区向南推移到今陕西黄陵一线,夺走了本属于后秦的大片领土。大夏国从此开始进入它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随着控制区域的扩大、财富的增多以及军队数量的增大,赫连勃勃不再满足于先前单纯的游牧生活和游击作战方式,开始策划修筑一座宏伟坚固的都城,作为大夏国进一步发展的可靠根据地。经过认真挑选,他看中了当时位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的一处位置,决定在这里兴建都城。
所选地址是在奢延水和黑水之间。奢延水就是今天无定河上游的红柳河,黑水则是无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这个地方的环境得到了赫连勃勃的高度赞扬,他这么描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斯之壮丽矣。”史书记载,这里“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围又有广阔的牧场,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413年,赫连勃勃下令改元“凤翔”,正式开始修筑新都。他任命自己最信任的手下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全权负责筑城事宜。“将作大匠”一职,就是皇家总工程师。叱干阿利聪明工巧,精通建筑技术,对工程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但他对筑城的劳工却也十分苛酷残暴。史书记载:“阿利性巧而残忍,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
叱干阿利设计的夏国都城,城墙极为高大坚固。据现代考古发掘测量得出,其城基厚达25米,墙体亦高达20多米。坚硬的墙体上还密布几十个向外突出墙体的高台,也就是史书中记载的所谓“马面”。这些马面主要的作用就是在守城时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能够有效地杀伤攻城的敌人。此外,一些马面的内部还建设有大型仓库,可以用来储存粮食和守城器具。在四个城角,都建有30多米高的角楼,守军可以居高临下射击站在云梯上攻城的敌人。此外,赫连勃勃还命人在城墙以内修筑宏大的宫殿,并配置许多豪华的装饰物。
由于工程浩大,大夏国为修筑这座都城所征用的劳工总数达到10万以上,历时6年之久方才完工。赫连勃勃对叱干阿利监造的都城非常满意,他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宜名新城曰统万。”至此,北方的重镇统万城竣工。赫连勃勃曾命汉族大臣胡义周撰写《统万城铭》,垂数千言,辞藻华美,将竣工不久的统万城壮丽辉煌之景展露无遗。透过《统万城铭》气势磅礴的文字,我们仿佛仍然可以看到大夏的开国之君赫连勃勃站在城头向远处眺望,与手下众多的谋臣武将共同策划宏图大业的情景。
赫连勃勃按照夏国与主要敌国的相对位置,分别命名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为“招魏门”“朝宋门”“服凉门”“平朔门”。
使用三合土夯筑的统万城,无比坚固坚硬,甚至可以用来磨刀。经历了1600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保存着挺拔雄峻的历史风貌。在技术条件落后的古代,使用如此大量的三合土来筑城,可以想象当年的施工景象是何等的浩大。在统万城内,还保存有一些高大的夯土台基,专家分析,它们很可能是祖庙和明堂等祭祀设施的遗迹。
2012年4月,考古人员在统万城周边进行一处墓葬的常规挖掘。当考古人员进入墓室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色彩鲜艳、异常精美的壁画。壁画中出现的太阳和月亮,以及玉兔与三足神鸟,恰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关于日、月的神话故事。壁画的右下方有一名疑似墓主人的男子,端坐在靠椅之上,面色安详,五位身穿袈裟的僧人站立一旁,还有一位来自西域的粟特人也出现在了壁画中。据考古人员推测,这座古墓应为北魏晚期的墓葬,在统万城所在的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考古人员从未发现如此精美的墓室壁画。这意味着在北魏晚期或较早的大夏国时期,统万城是北方各民族融合、交汇的中心地区,佛教也早已在这里盛行。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