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梵高的世界——从《忧郁的深度》谈起

时间:2012-07-24 15:35 来源: 作者:叶晓霏 点击:
流派网的同图微诗活动,一直饶有兴趣的参加。看到003期的图,为之一震: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不得不佩服主持人高世现老师,能推出这样有代表意义的画作。梵高曾经画了很多自画像,以此来表达他的内心感受和精神状态。而他能画出割耳后的状态,这无疑是一

  流派网的同图微诗活动,一直饶有兴趣的参加。看到003期的图,为之一震: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不得不佩服主持人高世现老师,能推出这样有代表意义的画作。梵高曾经画了很多自画像,以此来表达他的内心感受和精神状态。而他能画出割耳后的状态,这无疑是一种精神的驱使,是一种倔强的生命力的呈现。这幅画的蕴含之深,不再是令人惊讶和触动,而是流着血的疼痛和震撼。无疑,这幅画带给人的冲击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寂静的午夜,深深品味,以图入笔,《忧郁的深度》落笔而成。

  时代总是注重艺术家的成果,而忽略他们的内心。梵高的艺术之路很短,在他的作品还没有完全被诠释透彻的时候,他就离开了。今天,我们只能怀着敬重的心情从他的自画像、以及那些舞动的线条中去读他的心灵、寻找他的世界,去挖掘生命的真相以及生活的真实,这也是对艺术家的尊重和信仰。回到梵高的自画像,从《忧郁的深度》谈起,试着走近梵高的世界。

  “白色的绷带将耳朵缠起
  掩盖了不对称构图
  你憎恨带刺的声音,只让
  满天的星辰在灵魂深处翻滚”

  以图入笔。梵高的割耳理由众说不一。究竟哪个是正确的,谁也不能做出确切的肯定。那就暂且抛弃这模糊的表象。唯一能够确认的是,他受到了无法排解的幽怨或者说暴怒,致使右耳走失。他的心同他的肉体一样流着鲜血,惨不忍睹。但是他内心的伤口无人能视,就像白色的绷带将耳朵缠起来,我们看不见缺耳的状态一样。他将扭曲变异的心也深深地藏起来,把与外界不和谐不对称的意念深深地掩埋。

  那些令他伤痕累累的声音,他只有憎恨。比如:当他对心爱的女子求婚时,对方的拒绝;与朋友的观点不一时,反目成仇的恶语;他的举措得不到理解时,换得的讥笑与嘲讽等等。心不安稳,何来安稳的生活?他一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完全靠着自身毅力和对热衷的事项的追逐而顽强的生存于这个世界。他把所有的幽怨都积累于心,只在夜晚,与星辰对话,让广廓寂寥的夜空来融解他的忧与愤,让满天的星辰做他的知己,让画布做他的代言人,聆听他的忧伤与疼痛。

  “紧闭嘴巴,铬黄的向日葵
  在骨头里盛开
  上面坐着心爱的女子
  眼睛里一片澄澈的蓝
  原始的冲动勾兑出燃烧的色彩”

  第二节依然以图入笔。他紧闭嘴巴,表情严峻,眼神坚毅而笃定,何不阐释为执着与向往呢?何不从他的眼睛走进他的内心?也许,大片的向日葵正在盛放!他心爱的女子正在向他微笑,眼睛里满是柔波,似海水一样的蓝!也许这美好的画面早已镌刻胸中、融入骨髓,才会让他一次次勾勒千姿百态的向日葵,把爱情的颜色一次次注入向日葵的明黄。爱情是神圣的,那刻骨铭心的感触是无法忘却的。梵高也不例外,他只是把那些情愫宣泄在画布上,让爱情的颜色在画布上燃烧。

  从图上看,梵高的左侧墙上有一张图。是他住所的墙壁上真的有这样一幅画吗?还是他刻意画上去的?那幅画该是在海边,幸福的女人抱着孩子,那种嬉笑颜开的的画面该是每个男人所憧憬的。梵高在经受深度创伤后的脑海里仍然会呈现那样的画面。大海、女人、孩子。他爱的大海、他爱的女人、他爱的孩子。所以,他将渴望的幸福入画,在眼前、在耳边。可以体会到,他是多么向往聆听幸福的声音啊!这所有的与爱有关的情愫都是他内心最温暖的依附,他才会勾兑出燃烧的色彩,让所有的愿望在画布上盛开。

  “村庄缄默,内心摇晃
  忧郁的深度被反复丈量
  麦田上空,群鸦纷飞
  葡萄园里,你撕裂肉身
  与一只猫狂奔”

  梵高的世界是丰富的,他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从艺术家道农夫,从殿堂到麦田。但是他的情感生活却是贫乏的。只有一个弟弟是他一生的知己。他多次恋爱,都以失败告终。试想,没有家的生活,内心的漂泊与摇晃,其苦恼和忧郁可想而知。他的心始终孤零,爱情的世界始终缄默。也许他曾不止一次的追问,家在哪里?他的愁苦郁闷之深无人能体会,只有自己反复咀嚼。某种负载达到极限的时候,都会有意外发生。他的最后一幅油画《麦田乌鸦》诠释了一切。

  他的《红色的葡萄园》是他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在当时,他也许痛惜、也许欣喜,但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不再属于他了。也是在同一年,他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所以选择“葡萄园里”,是对出售的那幅画的追忆和纪念。“撕裂肉身”的梵高,和那幅画有着同样的命运,都将不再属于自己。

  “与一只猫狂奔”,诗友“夜1969”说,改为“与灵魂狂奔”。其实意思是一样的,我只是把飘渺的东西具化了。这样的画面立体感应该更强些,感觉更容易被捕捉。为何要选择“猫”而不是别的什么动物?这是他孩童时候的事了。在他8岁的时候,他画了第一幅素描画,是一只猫。当他拿给母亲看的时候,他居然在母亲的夸奖声中迅速的撕掉了。所以,在他即将离去的时刻,他也许会想起他的母亲、想起他的童年、想起那只被他精心描摹又迅速消失的猫。一如他的生命、他的艺术生涯,迅速的狂奔而去,留给人们无尽的喟叹。

  整首诗以梵高的自画像为切入点,走进他的内心,感受他的疼痛,并将他的一生融入其中。表现出他特异的性格和不寻常的人生、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深切向往、以及短暂的艺术生涯和那些注入了疼痛的扭曲的线条的艺术高度。最后以孩童时代的事件为承载,将忧郁与痛苦的一生画上句号。他的生命是短暂的,却又是凝着血和泪的辉煌。这不仅仅是一首诗的诠释,更是对这为艺术家的心灵的解读和艺术的敬仰。


  附:

  忧郁的深度
   作者:叶晓霏



  白色的绷带将耳朵缠起
  掩盖了不对称构图
  你憎恨带刺的声音,只让
  满天的星辰在灵魂深处翻滚



  紧闭嘴巴,铬黄的向日葵
  在骨头里盛开
  上面坐着心爱的女子
  眼睛里一片澄澈的蓝
  原始的冲动勾兑出燃烧的色彩



  村庄缄默,内心摇晃
  忧郁的深度被反复丈量
  麦田上空,群鸦纷飞
  葡萄园里,你撕裂肉身
  与一只猫狂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现身说法:乡村和莫斯科的贵族们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童年?少年?青年》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小说的主人公尼古连卡出生在俄罗斯一个普通的…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