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晨上班,打开邮箱来,看到著名红学家邓遂夫老师的一封长信,竟是对我主编的<爱人品位>杂志提出的批评与期望,当即将信在编辑部传阅一遍,激励同仁.
刚好今天博客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就把这封信在此公开了,也顺便请所有的朋友关注我们的杂志,多提意见.当然,前提是最好像邓老师那样,每人上街买五本杂志呀!
以下为邓遂夫老师的信:
主编大人,要不要我讲一个关于购买贵刊的趣事给您听?它让我由此及彼地想了很多问题,可以提供您参考。
首先得申明,我虽是一个学者,而且是一个年龄稍长、竟然可以被您和您的作者在文章中称为“邓老”的学者,但老实说,我恐怕比好多年轻人都更加爱看各种休闲读物,然而刚刚从《爱人》杂志分化出来的贵刊——《爱人品位》,我此前还真没注意。直到上次在编辑部亲见你们数月前出的创刊号,才惊讶地发现,这确是一本有着更独特品位与风采的杂志。
我要说的这件趣事,正是回到北京不久,去小区外一家报摊购买贵刊的总第四期“一诺千金号”所遇到的。我的眼光在那争奇斗艳的数十种报刊丛林中搜索来搜索去,连新一期的《爱人》都见到了,唯独不见我要找的《爱人品位》,只好开口问摊主。
摊主回答:“有哇!那不是?”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果然露出一截红白蓝相间的中英文刊名。便随手从那装着10余册此刊的透明塑膜封套中抽出两册,付了款,并留下一句话:“干嘛不和《爱人》杂志放一块儿?这是姊妹刊哪!”
之所以一次购两册,不言而喻,是因为里面发了我一篇文章。后来看到我那文章的版面安排十分悦目,加上对叶细细一篇妙文的偏爱,也就将已购的两册随手给了别的朋友,日后再次光顾了那家报摊。这次,当我拿起装有贵刊的塑膜一看,里面已经所剩无几。摊主大约不记得我已经买过,便热情地介绍说:“这刊物不错,买的人多。”我故作惊讶地开玩笑说:“是吗?那我多买几本。”然后真的抽出三册,给他只剩下一册。摊主好奇地看着我付款,微笑着目送我离去,不知作何感想。
我的思绪便由此而起。
首先我想到,那摊主一定会因我重复购买所带来的“畅销”,在下一期多进此刊,这样会不会反而误导了他呢?可转念一想,这刊物的内容本身不错,而且是新创刊,多进几本又何妨,大不了促使摊主充当一回义务的推销员罢了——就像对我作介绍那样。但同时我又有些担心,下一期,甚至再往后的各期,是否都会有足够引人注目的内容,让推销此刊的摊主不致颜面扫地呢?这是我想给主编大人敲敲警钟的第一点。
其次,这本刊物既要办得有品位,又要力求做到雅俗共赏、异峰突起,这里面也就存在着一些较难把握的分寸,值得引起足够重视,并切实地加以探索总结。一个较为可行的建议,便是多增加一些“名人写”和“写名人”的原创稿件,尤其要注重名人中一些引起争议和关注的新事件的另类角度写照。这是更多地吸引名人、同时也吸引普通读者重视和关注此刊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再者,现在是读图时代,千万不能小看封面及内文图片吸引读者的重要性。不一定非得赶潮流、媚俗,但不能不承认,一幅有品位、有吸引力甚至有震撼力的封面图片(亦包括封二封三的图片),对促使读者在百花丛中对某一朵花情有独钟,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例如“一诺千金号”的封面图片,品位是够的,画面造型与情调也不错,但因其形式乃稍嫌单调的粉彩画,以后似不宜多用。新颖耐看的油画则不然。封面美女照或名人照,亦须讲究独特的神韵和精微的质量。
以上均为信马由缰的遐想,不足为训,聊供一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