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王敬达,是续修县志的缘故。那是三年前的一天,河北省临西县方志办主任方海滨,从我们的“老家”山东省临清市烟店乡王集村打来电话,要将我的传略和业绩收录到县志“人物”章节,顺便提到了王敬达,并告诉我他是尖冢空心挂面厂老板,希望能有时间见见面。因为是同族一脉,便从心底深处滋生了一种亲近感,我爽快地答应有时间一定拜见。
2007年3月,父亲去世,待安葬完父亲之后,我便在县城博利饭店设宴答谢战友,特邀方海滨、杨遵义和王建娟等朋友参加。席间,三位又向我转达了王敬达盼望见面的心愿,还夸奖他聪明、能干,又很义气、爱交朋友,是个人物。其实,我也特别想阅读一下这位同族能人。可是,由于在家逗留的时间太短,实在是抽不出时间,错过了阅读的机会,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
时隔一年,我回家参加父亲周年忌日的祭拜。王建娟全家出动,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家宴,盛情款待我和文友们。王敬达得到消息,立即从尖冢镇驱车前来,我终于阅读了王敬达。他,40多岁年纪,1.70米的个头,留着寸发,两鬓已然有了些许白发,印证着岁月的沧桑,圆圆的脸,浓浓的眉,宽阔的前额透着智慧,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上总是挂着可掬的微笑,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举止洒脱、气派豪爽、敢想敢干的男子汉。
简短一聊,方才得知,我们不仅是同族,还是一脉。按《太原王氏族谱》记载,王敬达是20世,我是21世,理应管其叫叔。王敬达哈哈一乐:“你年龄比我大,咱们就兄弟相称吧。”我笑着说:“这可使不得,萝卜虽小,长在‘辈’上,有《太原王氏族谱》为证,岂敢乱改称呼!”从此,我们便叔侄相称。敬达叔再次诚心邀请我到他的挂面厂参观参观,我也想详细地阅读他,便满口应承。可是,这一次探亲时间亦然很短,应酬又多,无奈之中只好失言。归来之后,我们经常打电话互致问候。春节期间,敬达叔更是电话不断,迫切希望我尽早回家相聚,思念之情溢于言表。相知之后,我发现,地域文化的溪水始终在敬达叔的血管里涓涓流淌,这更增添了我阅读他的欲望。
清明节前夕,我专门请了几天暇,带着妻子、女儿和外孙女回家扫墓。由于敬达叔事先知道我回家,一天打七八个电话,催促我尽早见面,还执意要到我家来看我。我再三劝阻说:“您是长辈,理应我先去看您。”我决定第二天前往尖冢拜见,敬达叔等不及了,在县城安排了晚宴,通知我参加。盛情难却,我只有遵命赴宴的份儿。那晚,敬达叔按捺不住的高兴,
白酒、啤酒、红酒通喝,直喝得脸红耳赤,东摇西晃。尽管如此,敬达叔也没有忘记赠送给我两对黑陶工艺品,我如获至宝。
第二天上午,我和妻子专程去尖冢镇拜见了敬达叔和家人。敬达叔首先让我阅读了他的黑陶艺术,屋子虽然小了点,却琳琅满目,仿佛一座黑陶艺术宫殿,美不胜收。我知道,敬达叔是在用生命珍藏着这融入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凝聚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黑陶艺术。
黑陶,即黑色的陶器,距今已四千多年的历史,属龙山文化。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种从所未见的史前遗存,其色泽漆黑光亮、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黄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通过这次发现,学界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文化以首次发掘遗址所在地命名为龙山文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豫、鲁。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把陶器烧制成黑色的?”敬达叔笑着说:“我也说不太清楚,现在只能是推测:可能与当时人们的审美或者为了区别与其他陶器有关。黑陶源自于人们的生活用器,而后由于质地易碎,逐渐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已被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的确,黑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空前发展,也向后人展示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经上网查找,有资料表明,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先民们根据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改变适应自己生活的必需品的造型与色彩。黑色陶器的形成原因应该是人们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得到控制的失误,这种失误所产生的色彩最后使人感觉舒服并且能区别于其它陶;也因黑色感觉比较稳重、黑的神秘、黑的高贵才使黑陶得到了延续。
别看敬达叔文化程度不高,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执着于黑陶工艺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多方探索,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失败,他的黑陶实现了古老工艺的民间再现。由于通过传统的工艺成品,故黑陶的壮美与崇高让人感觉到心灵震撼,凝重舒适,宁静而致远。我想,黑陶工艺经历岁月的打磨,将愈黑、愈亮,更会显现出其价值的空间。敬达叔抚摸着黑陶说:“我坚持创新求索,秉承了黑陶工艺黑、薄、光、细的特点,运用传统工艺手法结合现代审美观点,在艺术制作上保持黑陶‘黑如漆、明如镜、声如罄’的尊贵本色。”是啊,这土与火的艺术诠释着古老文明,演绎着力与美的结晶。在黑陶的世界里,我们频频留影,我是想把敬达叔的创造与追求留存在记忆的相册,让这蕴含深厚的黑陶文化艺术情韵永远滋润我的心田。
阅读完黑陶工艺,我在原县政协主席杨继平、尖冢镇党委书记王振乾、《冀南文学报》总编辑梁振波等文朋好友的陪同下,又阅读了京卫手工空心挂面。据史料记载,京卫手工空心面,始产于明代万历年间。其历史悠久,是历代进宫贡品,更是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的特色食品,素以配料考究,严格独特的传统工艺,全手工精心制作而成。面条滑爽筋斗,味美适口,营养丰富,是纯天然食品。近几年,每每回家,我都要购买几箱京卫手工空心面,赠送亲朋好友,受到广泛好评。因为我的牙齿不好,妻子也经常给我做清汤面,这种空心面在汤中长时间浸泡不烂不糊涂,如果加入适量老陈醋和少许香油的话,那味道就别提有多美了。在宽敞的厂房凉面区,悬挂着两米多长洁白如玉的手工空心面,微风吹过,一阵颤动,恰似珠帘倒挂的瀑布,煞是壮观。几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正在忙碌着,我被那一丝不苟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触动了,驻足良久,不忍离去。我轻轻地摸了摸,拽了拽了,面条既光滑又有拉力。王振乾书记欣喜地告诉我,京卫手工空心面,已被列入邢台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
透过敬达叔那憨厚的笑容,我发现他身上有着一种令人受益匪浅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他生命的质量,也在人生的价值与理想的境界中沉淀成别样一种厚重。这是卫运河水与临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共同凝铸的一种厚重,这种厚重基于心灵的圣洁,胸怀的宽广,理想的高远,更浸透着深不可测的地域文化。同样,也基于家乡沃美淳厚的黑土地。
阅读后,我一直在暗暗思索,敬达叔在那穷乡僻壤,竟能够凭一双巧手,把枯燥的人生点缀得让人嫉妒,随心所欲地安排着有滋有味的生活,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喜欢同敬达叔聊天,零距离地阅读他,并且闻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的地域文化味道。那种味道,沁人肺腑,净化心灵;那种感觉,十分幸福,格外温馨!
不知不觉,时针已指向11时45分。敬达叔在尖冢镇安排了三桌丰盛的午宴,新朋老友相聚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时间,在这种场合,是那样的吝啬。分别之际,望着敬达叔恋恋不舍的神情,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眶也湿润了。我自知泪点已经滴在了眼镜面上,镜面有些模糊了,但我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默默地祝愿,祝愿在深邃文化隧道里穿行的敬达叔,永远潇洒、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