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9月19日在深圳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报告显示,有77%的公益慈善组织透明指数得分不及格,根据调查显示,61.52%的受访者对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不满。 样本说明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6日—10月7日 调查范围:重庆市主城区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样本情况:4258(线下) 重青民意研究院 项目统筹:陈瑞 项目执行:向爽 殷睿 陈美男 报告撰写:向爽 陈美男 63.86%受访者不认为慈善是富人的事 根据9月20日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989.42亿元,慈善捐助中止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下跌势头,比2012年增长21.06%。 除此之外,2013年我国筹集彩票公益金861.67亿元,各类志愿服务的折算价值约22亿元。与款物捐赠相加,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接收的各类捐赠和“准捐赠”总价值为1873.09亿元(不包括献血和器官捐献的价值)。 调查显示,77.98%的受访者表示曾献爱心进行捐助活动,仅5.92%的受访者通过广告了解到慈善信息,65.29%的受访者通过路边求助人士了解到慈善信息,44.41%的受访者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慈善信息,还有27.46%的受访者通过社区宣传栏上的倡议书等获知慈善信息。 然而中国民众还没有形成经常性的捐赠习惯,2013年我国个人捐款占捐款总额约为三成,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捐赠总额的70%~80%为个人捐赠。 据调查,仅有22.12%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捐款;通常捐款数额在10元及以下的占37.85%,11~100元的占47.98%,101~500元的占8.69%,在1000元以上的仅占1.23%;仅有7.57%的受访者有固定的慈善计划。 在捐赠的方式上,68.89%的受访者一般是通过工作单位或在学校进行捐赠,31.60%的受访者主要通过慈善机构进行捐赠,50.33%的受访者习惯通过新闻单位进行捐赠。 73.91%的受访者在有捐赠意愿时更愿意帮助残疾人士,43.20%的受访者更愿意帮助困难家庭,27.81%的受访者在有捐赠意愿时更愿意帮助孤儿。 61.52%受访者不满慈善组织透明度 从郭美美事件打开慈善组织的潘多拉盒子后,有关中国慈善的丑闻便持续不断,官办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一落千丈。从中国红十字会到中华慈善总会、宋庆龄基金会等,纵观国内慈善组织遭遇的一系列信任危机,舆论之剑都直指公益慈善组织的不公开与不透明。 根据《报告》显示,有77%的公益慈善组织透明指数得分不及格,五成公众对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不满意。在《报告》中,与2013年的37.72分相比,2014年中国红十字会的透明指数下降了5.46%,本就处于低谷状态的中国红十字会透明情况更加严峻。 同时,与2013年的监测结果相比,某些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的透明指数得分也有所下降,虽有77%的公众认为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据调查显示,仅有4.74%的受访者信任慈善机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6.63%的受访者更信任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39.85%的受访者更信任官方组织的公益活动,27.19%的受访者更信任民间公益组织,仅6.33%的受访者对于慈善活动的赖程度是依据活动的实际情况而定的;80.76%的受访者坦陈目前慈善机构的口碑变差会影响到自己的慈善行为。 从受访者不捐款的理由同样可以看出慈善机构的公信力较低,数据显示,有62.58%的受访者是因担心捐的钱不能送到被捐赠人手中而不进行捐款,44.43%的受访者没有进行捐赠的原因是由于自己得知慈善信息的渠道较少,不知道哪里有需要被帮助的人,39.92%的受访者表示自身条件不好,没法做慈善。 28.94%受访者认为慈善事业发展将变慢 慈善组织大面积“不及格”的现状,并不会让人感到奇怪,甚至与公众的日常感受是吻合的。 2013年2月中国广播网曾报道,全国有20多家基金会除了能找到名称外几乎无其他任何信息,有46家基金会没有任何联系信息。公益慈善组织玩起了“潜伏”,公众甚至无法与之联系,当然更谈不上什么“透明度”了。 相比之下,美国在2014年炎热的8月里发起的一场为“渐冻人症(ALS)”募资的“冰桶挑战”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连盖茨、马斯克、郭台铭、李彦宏和雷军等均接受了这项“全民挑战”。 作为一场极其吸引眼球的慈善活动,7月29日—8月20日,美国ALS基金会收到了3150万美元的捐款,而去年同期仅仅只有190万美元。一场看似娱乐化的大众募捐活动背后是专业化体制的支撑。 与美英相比,中国被调侃为“难产近10年”的《慈善法》仍处于广泛调研阶段,没有明确的出台时间。现行有关慈善事业的法律仅有《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和《红十字法》(1993年)。除此以外,就是一些行政法规和主管部门规章。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慈善事业的发展着难以跃升一个等级。 据调查显示,75.38%的受访者认为民间慈善机构迅速增长的原因只是为了获取利益;52.43%的受访者认为慈善机构的善款会被私吞滥用,31.07%的受访者认为慈善机构的善款通常用于帮助弱势群体,还有14.82%的受访者认为慈善机构的善款通常用于紧急救援。 39.20%受访者称应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 近年来,国内不少基金会相继设立一些专项基金,如公众耳熟能详的“嫣然天使”、“爱心衣橱”、“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等。但是,这类下属于某一基金会的专项基金的财务透明度问题却备受关注和质疑。据调查,73.21%的受访者会关注慈善机构的善款使用情况报告。 2013年9月,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多家基金会组织举办公益透明沙龙,探讨公益专项基金透明的“边界”和“尊严”。 根据年检报告,2014年捐赠收入最高的20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16家有289个专项基金,其中不可公募基金占30%。 调查显示,61.5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慈善机构的不足之处在于慈善运行缺乏透明度,42.7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慈善机构的不足之处在于慈善系统的自律性不强,46.14%的受访者认为慈善机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还有36.50%的受访者认为慈善组织建设不够规范。 中华儿慈会就是专项基金的“大户”,截至2014年4月1日,该基金会拥有初始资金在500万元及以上的专项基金12个,这些基金在2013年度筹款额占儿慈会捐赠收入的58%。但在2013年初被爆料“近48亿元资金不翼而飞”,同样引起轩然大波。 早在2012年,民政部即表示,2013年将进一步加强对慈善组织透明的监管。现在看来,公众似乎没看到明显的监管效果。据调查,39.20%的受访者认为应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才能解决善款利用遭质疑的问题;30.66%的受访者认为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强制监督善款使用情况,才能解决善款利用遭质疑的问题;还有23.6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或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管力度,才能解决善款利用遭质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