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陕西汉中一名女子因欠下巨债欲跳楼,民警给该女子做思想工作,同时引来了大量群众围观。其中,刚刚放学的一批小学生的表现让人惊讶,他们在一旁高喊:“跳啊,赶紧给哥跳啊!”“这个太好玩了!就是,吊人胃口!”(《南方都市报》6月28日报道) 人之初,性本善。小学生的心灵是如此单纯,而且又正在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时刻都被要求向往美好。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生命随时可能消失,没有把属于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而是“超越”地无动于衷,喊出加剧别人放弃生命的话,也难怪人们要惊讶了。其表现本身也非常“符合”无知与冷漠。 但即便如此,笔者以为也不能给小学生扣“道德帽子”,其喊“赶紧跳”的无知与冷漠背后,无疑存在着推手。初中时读过鲁迅先生写过的《藤野先生》,文章描写先生弃医从文唤醒沉睡的国民,其中沉睡的也就包括国人带有历史劣根性的看客心理。遗憾得很,鲁迅喊了那么多,人也作古了,有人还是沉睡着,这种看客心理在现代社会还是表现得相当丰富。有民工为讨薪爬上高高的塔吊,有失恋男女青年爬上高高的楼顶,甚至是有投诉无门者站到窗户前就要往下跳,时会“收获”“赶紧跳”这种冷冰的声音。 也许在成人看来,这种“赶紧跳”的声音,只是在表达对动不动轻生的某种不满,或者变相提示那些轻生者:不要随便就拿自己的生命博取同情,当这种事情发生太多之后,公众也会审美疲劳的。不管这种表达出于何种目的,是残酷还是善意,是无知或是冷漠,事实上都造就了一个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态。不能不说,这其实也是小学生喊出“赶紧跳”的推手之一。 其推手之二:则是现在一些人也太容易轻生了。工资被拖欠了,轻生;官司打输了,轻生;上访受挫了,轻生;恋爱谈崩了,轻生;甚至是跟同事、父母赌气,也可能轻生。轻生如此草率,这其中不管是一时糊涂,还是把轻生当“跳板”,或者把轻生当解决问题的捷径,本质上都是在肆无忌惮地混淆公众视听,浪费社会急救资源,玩弄公众善意情感。最终,也注定只能在透支自己的善良、诚信,让人审美疲劳、敬而远之、忍俊不禁,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无知、冷漠的态度来。 从另一个侧面观摩,现在小学生还会围观,还会喊“赶紧跳”,说明他们对这类事还有点知觉,此时反思、珍视也还来得及。倘若习惯性拿小学生的无知与冷漠说事,抓住这么一句“脱口秀”炒作,继续忽视背后真正的推手,恐怕将来小学生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了。已发(6月30日《四川文明网》)连接:http://www.wenming.cn/wmpl_pd/yczl/201406/t20140630_203407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