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不过是一部不断选择的历史。无论做什么,都必须以自己的判断,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案。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抓阄、抽签、石头剪刀布,可能就是优胜劣汰的救命稻草了。在生活中你尽管来抓次阄、抽个签、石头剪刀布一次,可能没几个人会笑话你。如果学术界把抓阄、抽签、石头剪刀布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结果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近几天,一则我国科学家所做的关于剪刀石头布策略的研究引发诸多网友热议,不少人调侃“没帮助”,也有人怀疑该研究的价值。(《新京报》5月5日报道) 针对石头剪刀布的研究,掀起不小的舆论争议。赞成者认为这是博弈论研究,属于严肃的科学探索;反对者认为是这是“以科学的名义包装玄学,纠缠于既不能证其真也无法证其伪的看似高深莫测的思辨中,其实只不过是欺哄大众、浪得虚名罢了”;还有承认这是科学研究,但观点并不算新,“几年前就在《读者》上看到过类似的文章和实验,不过作者是老外”。 缺乏科学土壤,导致抨击石头剪刀布研究者居多,并不奇怪。俗话说,仆人眼里无英雄。同理,在常人眼里,科学研究无论从对象还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应该是标准的“高大上”才行。石头剪刀布策略研究,把小孩子都会玩的游戏当作研究的对象,不少人难免要嗤之以鼻了。 笔者不懂博弈论,也不关注策略研究,但我赞成科学研究无禁区的观点。科学研究和吟诗一个道理,无事无物无人不可以入诗,无事无物无人不可以成为被研究的对象。只要角度新颖,方法得当,只管带着兴趣去观察和思考。历史上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不正是无意中甚至在游戏中产生的吗?只要有兴趣,只要能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发现常人所不曾想过的东西,就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当然,这并不是说,石头剪刀布的策略研究结果,就一定有科学研究,只是强调科学并不只针对陌生、严肃、艰难的东西,常规、滑稽的东西,也同样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 我们的科学土壤贫瘠,在于我们和科学的距离远了一点。隔着玻璃看风景,很容易把科学神化。被神化了的科学,最终也最容易被利用、被嘲笑。公众对石头剪刀布的嘲笑,不必急于反驳,更不宜用鄙视的态度去说三道四。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被误解并不稀奇,只要不是耗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去做看似滑稽的研究,只要我们的研究者能抱着真正的兴趣去做自己的研究,只要没有直接的利益诉求,即便科学研究失败了,失败的总结同样是宝贵的研究成果。比如,音乐和农作物产量之间究竟有无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论最终结果什么,都需要有人去证实或者证伪。如果因为荒诞而被忽略,未必就是真正的科学态度。 “荒唐”也有科学价值,也有研究的必要,不论公众认可还是嘲笑,关键在学术界的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