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定数。包括我们生活的地球乃至宇宙,也并非永恒之物。明白这个道理,再回过头来审视世间之事,想必就坦然多了。电视节目也莫例外。再好的节目,也有个生命周期问题。梦想推出一档节目,可以雄霸电视屏幕永不衰退,显然不大现实。央视春晚从红火走向衰落,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数据显示,除夕当晚央视直播春晚收视率为9.032%,低于去年的11.362%,这也是央视春晚首次收视率低于10%。同时,多地卫视春晚获赞,被称创意满满、大气有诚意。(《现代快报》2月11日报道) 春晚的收视率遭遇寒流,尽管央视称多频道同时播出分流了收视率,这样的说法也并不多么有说服力。毕竟,多频道播出绝非今年独有,缘何往年的收视率在10%以上呢?收视率下滑,责任显然并不全在冯导的不尽责,恐怕在于春晚这档“电视年夜饭”步入了衰老期。也许,年年换导演,次次靠新科技来吸引眼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春晚的衰老态势,但梦想春晚成为变成真正的除夕习俗,那就有点想当然了。一档节目一旦步入衰退期,电视台采取补救措施延缓节目衰退可以理解,但也该及早准备打造新型的节目取而代之了。 春晚诞生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贫乏的年代。它的问世,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春晚在满足亿万电视观众视觉贫困的同时,对除夕习俗的民间自治也构成极大威胁。时至今日,除夕夜晚人们对春晚的依赖,是国人弘扬传统文化能力严重下降的写照。虽然不能说全部罪在春晚降低了国人的民俗创造力,但这档节目的不合时宜显得越来越为明显。所以,如果春晚的收视率不减反升,那才是需要我们最该忧心的事情。收视率下降的趋势如果明年依然保持,央视一家的郁闷,可能是民俗的幸事。相比之下,给春晚唱哀歌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无奈和必然。 尊重电视规律办节目,尊重民俗传统办节目,两个尊重客观上要求春晚改变播出时间,改变一家独大的局面。2014年,春晚被冠上“国家项目”的名义,政治地位越是得到强化,越是表明其身体虚弱。否则,用不着搬出什么级别的项目,其活力四射,还要吃这样的的“救济”吗。单靠政策、资金救济,单靠换个导演,无视电视节目的内在规律,无视民俗的发扬光大,央视的出发点再好,怕也有点枉然。网上对于央视春晚收视率下滑,表示惊讶和悲观的言论很少:“以后会更低。”“就不要有一个什么‘国家工程’的‘春晚’,那不过就是一场晚会而已!”“停办春晚才是明智之举。”“春晚该停办了。没有春晚的除夕家家都和谐。”这样的网络舆情,央视该认真收集,及早分析,作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再去自我了断。那样,央视的历史功绩也将受到牵连,实在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