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 锐眼聚焦 > > 生活大看台 >

“烧烤模式”下公众场合无处乘凉之问

时间:2013-08-02 08:23来源: 作者:刘义杰 点击:
  中国进入“烧烤”模式。至30日,全国有43个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40℃,高温天气覆盖19省份,面积达317.7万平方公里。30日11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级应急响应,这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高温应急响应。(7月31日《新京报》)

  中国进入“烧烤”模式。至30日,全国有43个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40℃,高温天气覆盖19省份,面积达317.7万平方公里。30日11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级应急响应,这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高温应急响应。(7月31日《新京报》)


  43市县高温突破40℃,阳光下鸡蛋自然孵化,马路上可以煎鱼、烤肉,如同网友调侃:“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我和扇贝之间,只差一头大蒜。”中国进入“烧烤模式”,调侃与现实总是相差万里:高温之下是人们“煎熬”的生活,乃至死亡的威胁。


  面对这么罕见的高温,白领们可以躲进空调房,可以避开中午的时间出行。但另一个问题出来了,那些工作场地在户外的,回家又没有空调可以使用的人该怎么办呢?如果说,在高楼大厦没有挤占公众休闲纳凉的大树和小河时,公众还有纳凉的选择。如今面对钢筋水泥的城市,公众的纳凉权该何处问询呢?7月29日南京六旬老人躺草坪上休息,仍因太阳直射太强中暑死亡,悲剧告诉我们“烧烤模式”要追问的很多,比如高温铺贴、高温停工等,此外还需要一个和全民每个人都有关的问题,那就是公众场合的纳凉权。


  高温酷暑,穷人的灾难。高温带来的问题,穷人抵抗力最差。但对于这份福利,我国和欧美的应对方式是迥然有别。长久以来,我们宣传的是迎高温,战酷暑。似乎温度越高,战斗力就越强。但欧美呢?崇尚的是人文关怀,努力做到让普通公众也有获得乘凉的权利。面对热灾,纽约在全市建立了繁多的“凉爽中心”,这些中心都是大型的室内场所,安装有空调,其多社里在公共场所以此使那些没有条件安装空调的人,可以在这些“凉爽中心”躲避炎热天气。而在芝加哥如果温度达到40摄氏度以上,所有市政建筑都进入24小时制冷状态,免费开放供市民乘凉。与此相比,我国则只有重庆和武汉个别城市有“纳凉点”。


  一个人性化和宜居的城市很难想象没有公众乘凉的地方,而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对公众乘凉的一个综合考量,也难以建立起城市的高温应急文化。在这种缺乏高温应急文化下,所谓的高温立法,高温补贴也就成为奢谈。由此来说,呼吁地方建立起城市“纳凉点”,对健全城市纳凉文化,倒逼高温立法和执法落实也十分具有意义。

 

(责任编辑:收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