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7月24日讯 “2013年世界肝炎日丙型肝炎防治专题论坛”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吴尊友主任介绍道,中国是肝炎大国,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与艾滋病相似。关于中国丙肝防治的现状他透露:“中国1000万例丙肝病人,就诊的人数不到2%,真正接受丙肝抗病治疗的只有4万人左右。”肝炎防治形象大使蔡国庆呼吁媒体积极参与丙肝防治知识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丙肝可被治愈。
【一组数据】2012年我国报告的丙肝新发病数量超过20万例,比2011年增长了15.41%。而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其中约有25%的人最终会进展至终末期肝病并死于肝硬化、肝癌。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乙肝以及并发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元。
【一个现实】中国是肝炎大国,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2006年我国报告有7万多例丙肝疫情,2012年这个数字涨了大约三倍,到了2013年我国报告有1000万多例丙肝疫情。
这种增速是惊人的,而只有2%的人就诊这种现象更叫人吃惊。记得2009年由于一连串的医源性丙肝感染事件让不少国人为之震惊,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来社会的恐慌。原因就是没有预防丙肝的疫苗,当时有些人就错误地认为,甲肝、乙肝能治丙肝治不了。随后就启动了一项全球性的调查和讨论,研究表明:由于人体基因的不同,东亚人患上丙肝相对欧美人好治。但是在我国,由于对丙肝的认知水平较低,但还是有10%的病人能及时就诊。当时医学专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加强对大众及非专科医生进行丙肝防治知识的普及;提出在院内建立促进多科室间协作的会诊流程医疗方案。现在了看来,专家的呼吁没有警醒民众,医疗机构也没有实现协作的会诊流程。看似千万丙肝患者仅有2%的人就诊有些匪夷所思。然而它恰恰暴露出我国全民健康教育的不足和医疗机构本身存在对丙肝的忽视。正是由于知识普及不够,所以对丙肝这个“隐形杀手”,没有做到“早认知、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丙肝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控制。
直到目前,来自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调查显示,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远远低于甲肝的91%和乙肝的 95%。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丙肝就诊极低的吊诡现象呢?
其一,对丙肝的危害认识不足。
近年来由于丙肝疫情不断攀升,人们对丙肝对丙肝的认识才开始有所提高,但对其危害程度仍然缺乏足够的警觉,错误地认为乙肝对于患者来讲都可以自愈,丙肝又奈我何?然而丙肝的危害性更大。首先从临床来看只有约20%的患者可以自愈,80%的患者转为慢性,所以丙肝病毒感染比乙肝致病率高。之所以称它为“隐形杀手”是因为慢性丙肝约75%无明显症状,而且他还有要命的20—30年的潜伏期,一旦被发现便取人性命。这样的杀手暗藏体内他的耐久力足叫人麻痹,虽然对于我们亚洲人来说丙肝好治疗,但由于我们的认识浅,有着养虎为患的趋势。
其二,丙肝成为常规体检的漏网之鱼此外,
由于丙肝病毒没有疫苗,常规体检又不查丙肝,因此预防和控制比乙肝更为困难。我们知道报考公务员体检不查丙肝,这是为了防止歧视性问题的出现,避免国考中不公平。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的体检中,也没有丙肝项目的检查。这不存在歧视,完全是因为没有疫苗的缘故。人们不禁要问:丙肝为什么没有疫苗呢?专家给出的解释我们未必懂,但我们了解到丙肝RNA病毒的变异速度比乙肝病毒快100万倍,且RNA病毒的外形也经常改变,这就使得丙肝等RNA病毒的疫苗很难研制。当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今天的“基本上不可能”也许就是明天的历史。但是笔者要说的眼下对于丙肝防治我们民众的着眼点不能依赖于疫苗,而是要早知道、早诊断、早治疗,我们不能做盼着疫苗等死的事。
其三,发现了不做进一步合理的诊治。
对丙肝认识不足,不仅仅是百姓,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在内也常常不能早期发现丙肝,或发现了不做进一步合理的诊治。大家知道医院在对病人手术之前也都会做丙肝、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检测,但问题是即便发现了丙肝抗体呈阳性,也会因为医院不同学科对丙肝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一些患者未被告知或指导落实做进一步检查,甚至有的没有做进一步的治疗,从而延误诊断,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在一项非传染科医生参加的丙肝认知调查中,现在也只有三成多医生会把丙肝抗体筛查作为住院常规检测,在发现丙肝抗体阳性后,仅有五成的医生会请患者到专科就诊或请专科医生会诊。因此医疗机构建立促进多科室间协作的会诊流程刻不容缓。当然这一流程的建立不仅对丙肝可以做到早治疗,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医疗事故的出现。
当下,还是要针对丙肝做好宣传、普及知识,让更多的患者、公众能够和相关医务人员有更多接触。而且有了卫生部的鼎力支持,有了形象大使,再加上采取流动站的形式,活动的影响力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走出误区让民众知道:只要是丙肝,不管在什么阶段,不管有没有发展成肝硬化,都可以治疗,永远不会晚,且越早治越好。或许这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吧!
(责任编辑: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