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锐眼聚焦> > 生活大看台>

教育局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该不该

时间:2013-07-03 09:12 来源: 作者:刘义杰 点击:
  中高考结束,餐饮商家推出金榜题名宴、感恩谢师宴、前程似锦宴、大展宏图宴等,其中高达数千乃至数万的“谢师宴”让人亚历山大。这种不良风气不仅助长学生攀比风气,增加家长经济负担,而且也严重损害教育部门和教师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贵阳雷山县教育

  6月27日,贵阳雷山县教育局发出《关于严禁参与“谢师宴”等宴请活动的通知》,禁止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谢师宴”、“升学宴”活动。(7月1日《贵阳晚报》)


  中高考结束,餐饮商家推出金榜题名宴、感恩谢师宴、前程似锦宴、大展宏图宴等,其中高达数千乃至数万的“谢师宴”让人亚历山大。这种不良风气不仅助长学生攀比风气,增加家长经济负担,而且也严重损害教育部门和教师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贵阳雷山县教育局严禁“谢师宴”,干预到老师和学生的交往,也是迫不得已。


  但是这样的禁令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质疑,一者是,这样的禁令效果如何很难保证,毕竟老师和学生私底下的吃喝,教育部门的确难以搭上手。二者是,很多人认为 “谢师宴”可以增强师生的感情,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更何况“谢师宴”大多也都并非天价宴,没有必要因噎废食。


  实际上,客观来说禁与不禁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无论如何似乎都是个两难,但笔者突然想起的是,自己读书时,老师与学生一个很好交流的机会,那就是“家访”。“家访”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脱离了紧张的学校氛围,也没有学校里老师一人面对数十人的学生,“家访”里老师与学生和家长单一交流往往有十分好的效果。如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家访很长时间就充当了“琴弦”的作用。


  不知道何时起,家访这个老传统就逐渐消失了。也许是通讯更方便了,也许是大家都繁忙了。但与兴盛的“谢师宴”来论,我想更可能的是更功利了,没有心思去单个交流,老师更愿意用一顿饭,一杯酒来招呼了。是功利化让“谢师宴”兴盛起来。


  面临着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愿望,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是堵不如疏。要打造出更多的诸如“家访”这样的交流方式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更好的交流机会。在此不妨看一下,一些做得较好的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发表公开信明确拒绝家长好意,搞起了“谢师会”通过师生之间互相表演节目增强彼此感情。而北京31中则通过结业式、18岁成人仪式给师生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些积极的方式比“谢师宴”来说,少了些烟酒,但多了一份真诚,值得更多的学校来学习。

(责任编辑:收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