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白领远没有成为一个稳定而数量可观的群体
时间:2013-05-08 12:17
来源:
作者:张敬伟
点击:次
中国有没有白领?应该有的。但是按照微博中设定的“白领新标准”,相信大多数人又特有挫折感。高于2万元的月收入,再加上有房有车有闲有品,这样的白领阶层在大多数城市还是稀缺一族。之前就有媒体报道,京沪广深的白领们禁不住“压力山大”纷纷逃离大都市。
近日,一条有关“白领新标准”的微博,再次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按照这一标准,能够称得上白领的,不仅要高达2万元的收入标准,还要有房有车有闲有品,众多网友表示自己又拖后腿。近年来,在高物价和高房价的压力下,仅凭写字楼的月薪已难以支付各种生活花费。“白领”一词,有了另一层含义:发了薪水,交了房租房贷生活费,摸摸口袋,工资又“白领”了。
中国有没有白领?应该有的。但是按照微博中设定的“白领新标准”,相信大多数人又特有挫折感。高于2万元的月收入,再加上有房有车有闲有品,这样的白领阶层在大多数城市还是稀缺一族。之前就有媒体报道,京沪广深的白领们禁不住“压力山大”纷纷逃离大都市。
“压力山大”是现代化的副产品,任何国家都难以例外。否则,多年来最幸福的地方,就不是像不丹这样的不发达但自然环境优渥、生活方式悠闲的国家了。除却压力,人们衡量白领阶层的主要标准还是收入以及物价。对中国而言,人均收入还只是处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由于收入分配严重不均,人均收入给予人们的实际福祉又打了大折扣。再加上衣食住行诸环节的价格高企,不高的薪资水平又被高物价给消费了。难怪,本来是体现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质量的白领,在现实中国的民生焦灼下,内涵发生了异化,被人嘲弄为工资上的“白领”了。
白领变“白领”,体现了中国人对现实民生的尴尬理解,是来自基层民意的一声浩叹。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因为源自于白领阶层,因而释放的社会意义更为深刻弥远。毕竟,走在现代化路上的中国人,白领阶层其实是极少的一部分人,虽然有机构定义了中国版本的中产阶级和白领标准,但也有舆论认为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在阶层分野和社会动荡中,只有一点是最现实的:极少数人抓住机会成为新的富裕阶层,而大多数人还在为愿景中的小康而忙忙碌碌。
正因为如此,去年央视街头探访的“你幸福吗”才会遭致众人的讪笑。而宏观意义上的“中国梦”和“中国人梦”,固然给了公众希望和愿景,但既然是“梦”,就还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中国需要实实在在的白领,而且期冀这个阶层的人数越多越好,如此才能形成发达国家才有的稳固的橄榄型社会根基。但最迫切的现实却是,让低收入群体尽快幸福起来,最现实的目标就是实现十八大报告的目标----“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因为让人期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酝酿了8年之久到了第9个年头才只是出台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内中缘由,据说是受到了利益集团的阻滞。
多元社会讲求利益博弈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利益集团是来自权力和资本阶层,就有恃强凌弱之嫌,就会让公众对公共权力和公共执行失去信心,必然导致社会根基的动摇。
其实,仅仅增加收入也是不够的,还要确保社会物价水平的平稳,而不是让人们都变成经济学家,每个月都为了CPI而发愁。更不要天天担心房价猛涨而悲戚于蜗居的艰辛,更不要为日常消费品而担忧荷包的干瘪...人们的浩叹还有,自然环境变得越发糟糕,权力贪腐难以根除,社会保障聊胜于无,还有老无所养的忧虑。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民众特别敏感,对什么都在意,而且会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这不是牢骚浩叹而是积极的民生追问。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战略力量,中国没有理由让百姓生活在末流水平中。这不仅是白领的期冀,也是全体中国人的祈望。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