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把成长的机会真正给到孩子自己?
时间:2012-03-19 22:51
来源:
作者:龙凤胎老爸
点击:次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好父母也是祸害?》(博文后面有转载),感触颇多。严格的说,既然是祸害,那就不是好父母,但是,这样的父母确实很多很多,而且如果不从孩子的感受来考虑,从社会到家庭,甚至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这样的父母是完美的。 正如文中所言,这些父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好父母也是祸害?》(博文后面有转载),感触颇多。严格的说,既然是“祸害”,那就不是“好父母”,但是,这样的父母确实很多很多,而且如果不从孩子的感受来考虑,从社会到家庭,甚至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这样的父母是完美的。
正如文中所言,这些父母们,“给孩子‘发现自己的自由’,鼓励他们做任何想做的事,接送他们上学放学,陪他们做作业,当他们在学校受欺凌或孤立时出手相助,在他们为数学发愁时及时请家教,看到他们对吉他表现出一丝兴趣就掏钱让他们上音乐课,在他们丧失兴趣时又宽容地允许他们退出,当他们违规时跟他们谈心,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惩罚。一句话,这些父母很“和谐”,尽量引导孩子顺利通过童年的种种考验和磨难。”可是,心理医生却发现这样父母管教下的孩子也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那么原因在哪呢?
我觉得,无论父母做的再好,如果没有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那便不真的“好父母”。这样说,可能有父母会疑惑,觉得自己在努力学习育儿知识,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孩子身上,再要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好父母”呢?
有时候,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然后激发他们比寻找方法和给出态度更重要。
这一点,有人已经意识到了,那天我的文章后《小学阶段家长如何了解孩子?》,有一评论是:无能的父母孩子更自立,想想吧!
无能的父母为什么孩子更自立?是因为孩子学会了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他得到自我成长的机会,虽然这里面有无知的烦恼,但也会有发现的快乐。而《好父母也成祸害》里,我们发现,这里的“好父母”已经关注孩子太多,照顾孩子太多,付出努力太多,结果是什么呢?孩子的成长受到了父母“爱心”“善意”的阻碍,而且父母对自己要求越严格,这种阻碍越严密,最终使孩子长大后产生心理问题,心里反而不会快乐。
但我并不完全支持这个评论,所以,我的回复是无能的父母孩子更自立,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案例绝对是非常稀少的!不可忽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
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但是爱,教育,引导还有他们自我成长的自由,我们允许孩子快乐,也一块接受他们成长的烦恼,很多时候,孩子需要自己做出选择,并学会承担责任。正如《父母是祸害》文章最后一句话,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
这也在同时提醒我们,很多育儿书籍,似乎夸大了父母的作用,认为父母都可以把孩子变的学业优秀(注:是优秀。),从经典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到现在的各类妈妈育儿书,甚至虎妈,狼爸等,似乎让大家都深信一点,做个有所付出和努力的“好父母”,找个适合孩子的方法,似乎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辉煌。其实这一点我在《育儿名家们别再忽悠父母了》就已提到,这有可能是父母在折腾自己的同时,也在折腾孩子。
每个孩子都可以优秀,不一定非要表现在学业上。
父母可以培育学业优秀儿童,类似这样的话无疑是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是一针强心剂,但是我还是信奉孔老夫子的一句教育名言,因材施教。这包含着一种对孩子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不是缘自于父母给出的教育努力和付出,而是以生命为本,谋生为最终目的,孩子最终会脱离父母的怀抱,自己走向社会,每一个动物,甚至于人,难道这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吗?
只是,“好父母”关注的不是这些,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比如我要对孩子付出,我要给孩子选方法,我要保护孩子,我要将来孩子一定幸福……那么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孩子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们对如何去生活产生迷茫。因为,他们的父母太好了,正如文中所言,他们不知道要抱怨什么?为什么父母一直希望他们自信而自己却总不自信?为什么父母什么都替他们做了,而且都做的恰到好处,他们却总觉得心里永远有一个空洞?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为父母无法代替他们成长。我突然想起《学会尊重孩子》这本书里提到,孩子不会惧怕死亡,为什么父母不愿意让孩子接触死亡呢?是我们大人害怕,害怕孩子因不惧怕死亡而去体验死亡,害怕自己失去后代。因此,可能会阻止任何危险的东西,即使体验危险,也可能被剥夺了,这样“细心”的好父母比比皆是,他们总是严格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不能让他受到任何的伤害,甚至,摔倒也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
而事实是,孩子确实不惧怕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比如烫,冷,痛……因为不了解的东西正是让他们兴奋的东西,这是推动人去认识世界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却被“好父母”善意,害怕受到伤害而剥夺了。
人怎样才是快乐的?成人都说,做自己最快乐,可是孩子们做不了自己,他们被好父母包裹着。他们很少体验到不愉快的感觉,正如文中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所说,“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他解释说,“你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不然身体不知如何对攻击作出反应。孩子也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斗争。所谓成长,就是学会适应不那么完美的情况,但父母常常代劳,剥夺了孩子对挫折作出即时反应的权利。”
这或许是挫折教育一直深受重视的原因吧。只是身为父母,我们太关注于孩子是否一直快乐并将永远下去,是否一直优秀而不愿看到孩子的眼泪吧?
很多“好父母”至少希望,孩子在父母的监护期内,即成年前,会一直是快乐的,并保证做到这一点,却忽略了如果孩子离开我们,他们是否还会继续快乐或者被人爱护?如果不会,那我们是否教给了他们如何自己去感受,做出选择,学会生存,付出责任,并继续保持快乐呢?这才是最根本的。
“好父母”们明显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甚至不希望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因为外面充满了伤害,他们会为没有尽到职责去继续保护孩子而羞愧。这时候,我们是说这样的父母伟大呢?还是对孩子一声叹息呢?
所以,做一个真正的好父母,教给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去体验,摔倒,然后学会爬起来,并做出选择,是流泪还是继续前行?并激发自我成长的动力。有时候,我们不需要给出安全和快乐,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孩子无论在身体还是思想上,才变得越来越强大起来。我们只需要旁观,不要去干涉,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这种尊重也是父母的一种职责。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