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其理,年终考核应该说是一个单位一年中的一件大事。学校应该专门成立年终考核领导小组和工作考评小组,把基层那些真正有能力、有上进心、得才兼备且成绩突出的先进工作者推选上来。层层把关,优中选优,慎之又慎。这样既有说服力,又能为学校以后工作的开展起推动作用。 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学校并非如此。它们设定的优秀等第,只是为那些需“要”的人做准备。这种“被优秀”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和唾弃。 每到年终考核时,少数职工就开始上下活动,伸手向单位领导或班组成员要优秀等第。许是因为避不过情面,考核的时候好多人就会顺水推舟送个人情,把优秀让给那些急于“需要”的人。而一些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成绩真正突出的同志却被受冷落。他们口中虽然不说,内心不睦不服可想而知。这样不仅对那些真优秀的同志不公,也会使那些一贯认真工作的同志从此不再思进取。既然“优秀”谁想要就要,那么“认真”工作究竟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干劲和奔头呢? 每年考核之后,一些单位都会传出这样或那样的微词。工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得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到时候优秀还不是谁想要就能要得到。山水轮流转,今年归你明年归他。年终考核优秀不是“评”出来的,而是死皮赖脸“要”出来的。说来,好像是一句笑话。其实,一些学校一些单位年年偏就会真的这么做。 要优秀的人,大多都是近些年准备评定职称的人。有了优秀等第,也许评起职称来会很容易得多。为能获得一个“优秀”等第,有些人平时不是想法设法把工作做好,而是想法设法把人际关系搞好。这种“要优秀”的行为,看似一团和气,实质影响不可估量。它不仅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败坏了一个学校和单位的名声和信誉。久而久之,它就会不自觉地成为一种阻碍学校事业发展的坏习惯。既然优秀那么轻而易举得到,谁还会去拼着命积极进取、大干快上呢? 坏习惯是怎样“炼”成的?这与我们学校领导的管理不能不说没有直接关系。工作干得好,成绩突出,即便不要也得给。对于那些工作推诿成绩平平的职工,要也不能给,反之还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勒令其改正。这样既能树立正能量,也能给其他不思进取的职工以警示作用。 年终考核“要优秀”的现象,不只是个例。据说其它单位,坊间早在“流行”。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年终考核优秀等第,岂能谁想要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