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威尼斯的人都知道,在玻璃岛上,每家都是卖玻璃手工制品的家族作坊。有的前院开店后院生火,直接抄家伙吹玻璃就能让你参观拍照。手工做得是美轮美奂,门口儿挂的牌子就不那么美好了——好多小店就写着一句话:本店玻璃全都“不”是MADE IN CHINA,请“放心购买”。
这就是咱们的手工艺留给老外的印象。廉价、山寨、档次低、毛病多。其实呢,我见过国内做的玻璃制品。只要你肯花钱,手艺绝对不比威尼斯的差。你说设计感造型呢,就算东西审美哲学不一样,标准有差异,也绝对是各有千秋。就是一点:那边人工费就是那么贵,想便宜也便宜不下来。中国你只要想降成本,总有很多办法可以办到。相对应的,成本下来后好走量赚钱,但质量设计工艺,就另说了。
手工艺这个领域,西方是经历过一个反复的过程。中世纪时候都是手工艺,教堂、顶画、喷泉、大理石柱。所有宗教建筑的顶峰,都是手工艺匠师的贡献。工业革命时期呢,产能爆发,人的性格也越来越直线条。这时候尤其在欧洲,设计风格是包豪斯式的,就是一切都是表现功能主义,装饰的东西越少越好。以前那些奢华的、绚烂的、复杂的手工修饰,全被认为是没用了。除了欧洲,以前苏联老大哥也有不少这样风格的设计景观,都是工业时代特别简洁和有力量图腾感的建筑。
但是19世纪后期呢,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开始发现,工业、机械、流水线,这些对生活品质和工艺文化的破坏太厉害了。艺术家和工艺师们,都已经被工业化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那个时代,就是审美变得最没有个性的时代。现象一下把你扔到原始社会,穿叶子住山洞,你能有多少审美享受?而且那时生存是所有任务,可几千年后,人们已经不能光被这个目标满足了。手工艺的回归就成了一种必然。因为要恢复那种质朴、美观和技艺。所以在100多年前,西方有了“工艺即艺术”的口号。
艺术最大的特点吧是什么?未必是美,因为有的也很丑,但丑的有个性。也未必是不世俗,现在挺多艺术家是叫好叫座。我认为,应该是“唯一”。一个艺术作品,就是这个艺术家在这个时间点上做出来的、全世界在所有人类历史维度上唯一的一个东西。就像西方一个老谚语:人不能同一时间踏入同一条河流。时间空间所有细节上,艺术都是唯一的。工艺也一样,一个匠师,在这个时间点雕塑或者塑型成的一个作品,唯一性就是它最大的价值。当然东西不好看,瞎做,那是另说。如果有它自己的审美哲学和理念,那就是伟大。这个假山假树或者雕塑,在所有时间空间的坐标上都是唯一的,这是任何工业化流水线能取代的么?
中国的手工艺在2000年来一直站在世界之巅。刺绣、瓷器、假山石、景泰蓝,甚至以前街头的糖人儿,都能把现在年轻人震住。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呢,做手艺的好多都被淘汰了。前门大街的老字号都交不起店租了,各地工艺美术大师招不到徒弟。为什么?商业环境让人欲望太大、节奏太快、逐利性太强。本质上说,真正的高级技艺必须在很安静、松弛的状态下完成,而不是商业性赶工。云南那边有绣娘的传统,但商业化已有,恨不得完全用单位产出比当KPI来考量,只为多赚钱,那就没工艺能流传。有的外国高级品牌尊重当地生活方式,给那里的女性以环境恢复刺绣能力,让高级刺绣技法传承下去,凭工艺赚高溢价,就救活了一个生态。
我做景观工程一直强调手工打造,不论环境变化养着近百人的手工工艺师团队从不改变,也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不可复制的手工艺一定会再成为文化产业高溢价值的关键,就和西方走过的历史一样,这个循环会在中国再次上演。工业化是秩序和人定胜天的哲学,而手工艺是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将来中国给老外的印象,如果还停留在廉价、山寨、档次低、毛病多,那我们很难摆脱产业链最下游分杯残羹冷炙的状况。不说别的,传统如此辉煌,现在做成这样对得起老祖宗么?我自己从二十年前就自己做手工雕刻,带徒弟做公司直到现在,我相信,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
(责任编辑:张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