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家经营白酒业务的公司为解堵实行"朝十晚六"错峰上下班,此举不仅引起众多上班族艳羡,郑州市人大代表、中原工学院副教授武明霞更是力挺,并称该做法值得提倡。(6月4日中国新闻网) "朝十晚六"避开拥挤的上下班时间,员工既可以充分的休息,上班的效率也高。就是这样一件看起来很好的事情不仅遭遇了企业的冷遇,而且很多网友跟帖也不赞成,觉得是看看起来很美,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
有趣的是,前几天东莞市的一个错峰上下班调查也颇值得玩味,在"您觉得东莞市区有必要实施市机关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措施吗?"的问题中,51%的网民觉得没有必要,32%的网民觉得有必要,17%的网民觉得说不清。错峰上下班可以说对公众十分有利,在欧美等国家也十分的流行,为何这里就不行了呢?
当然,对于由公众来决定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未必公正,但实际对事业单位员工的调查也是如此,"认为没必要的占41%,认为有必要的占33%,26%的人认为不清楚。"种种迹象表明"朝十晚六"类的错峰上下班,支持者是少数。
面对提供给个人的福利不要原因何在?首先是,工薪阶层加班已经成了常态,正如一个网友所言上下班时间就没准过,几点上下班有实际意义吗?近日,某网站关于白领加班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多受访者表示每天都加班,时间超过一小时,六成受访者认为加班已成为常态化。"朝九晚五"变成了"朝九晚无",在基本保障都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错峰上下班更多的人是冷眼视之。
其次,就是苦熬混日子心态。近日,国家一家人力资源机构做了一份《2013春季职场才情报告》,显示2013年求职者的跳槽热情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有跳槽意愿的求职者比去年同期增长35%;在另一个对职业满意度的调查先是,七成员工对目前职业不满。这便导致了员工心态的不积极,反正都是苦熬,变不变无所谓。
一边是员工的不待见,另一边是企业的冷遇。企业冷遇有两面原因,一个是缺乏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另一个就是郑州市人大代表、中原工学院副教授武明霞所言畏首畏尾。这两点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前者说明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还很远,后者说明了企业缺乏创新的魄力,试想连错峰上下班都不敢突破,其他创新如何敢操作呢?
"朝十晚六"与其他的地方的错峰上下班一样,逐渐陷入了网络里的狂欢,现实里的冷落。其中原因值得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思考,如何科学化管理以及提高员工活力急需破题。 (责任编辑: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