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锐眼聚焦> 麻辣生活>

“煎饼人”横行世道,你被煎饼了吗?

时间:2012-05-15 18:34 来源: 作者:随意 点击:
 “煎饼人”的提法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人们不否认随着互网络走进我们的生活,打开了我们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要不怎么会有人说,比尔盖茨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本世纪最伟大的人,因为他让我们认知世界,在时间至少缩短了一百年,其实还不只如此。可见互联网作用非

  有人认为,“煎饼人”就是谚语中所说的“门门通,门门松”。也有人认为,是社会在默默地驯化年轻人成为“煎饼人”,现在“什么都知道一点儿”的人才吃得开,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题客调查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0024人参与),88.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多是一知半解的“煎饼人”。受访者中,80后占51.9%,70后占25.2%;62.1%的人为已毕业大学生,15.1%的人在读大学。(5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煎饼人”的提法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人们不否认随着互网络走进我们的生活,打开了我们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要不怎么会有人说,比尔盖茨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本世纪最伟大的人,因为他让我们认知世界,在时间至少缩短了一百年,其实还不只如此。可见互联网作用非凡。当然被人们视为“煎饼人”的群体也越来愈大。随之也来了许多批评声,认为网络与煎饼人有着必然的联系。

  其实,人们现在挺困惑的,究竟是一专?还是该多能?有些举棋不定,最后有些人干脆做不到一专或一专多能,就做个半“瓶子醋”的多能吧。因为现在不是立大志和立长志的时代,有太多的时候和做事无法做到事如人愿,怎么办呢?广泛猎取知识,填充自己,以备以后之需。

  人们常说要给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但是这个定位又谈何容易,复杂的社会形态,瞬息万变的市场,往往会让我们定位无立锥之处。有人即便当初立志当医生,上了医科大学,也有学生少用人单位多的优势,也未必每个人都如愿以偿,有的干起了药品推销,说来也与医药沾点边便算是对口吧,结果上手一练根本干不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药耗子”,问题不是他所学不专,而是专的在这个领域无用武之地。结果呢,所学是治病救人也不免败在仅凭两片嘴能把死人说活的那些人手下。其实,现实“煎饼人”生存空间要比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大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比例愿做“煎饼人”的原因。

  第一,社交场合来去自如,如鱼得水。

  人们相聚时,如果还是“你吃了吗?”或者问“哪里工作挣多少钱”,那么这个人一定病的不轻,他的病在于过于浓重的市井陋习;谈工作也不是合适的场合,因为你的专业未必人家懂得,得不到回应难免尴尬;如果是同行,由于商业机密又要努力避开所谈话题,这样一来把人搞得很累。怎么办,于是人们自然就会共同寻找雅俗共赏话题,侃侃而谈,尽管有时会漫无边际,但总不会冷场,那么具备“煎饼人”特质的便如鱼得水,即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也使得一次聚会没有内容,却赢得了形式上的欢欢乐乐。

  第二。电视媒体的示范引导人们要多能,

  无论是高规格的“青歌赛”,还是《开心辞典》,以及《非诚勿扰》节目,似乎都在给人们传递知识求其广而非专,这才是最终优胜保证,这样的做法以至于都影响到了目前一些用人招聘单位,也开始了脑筋急转弯,以试应聘者的深浅。然后再附加上父母的官位和自己的酒量。

  第三,时尚前沿早已与传统的迂腐格格不如,

  人们注意的话,央视4有一讲礼仪文化栏目,不要说主持人与嘉宾做作叫人感到不舒服,就是所谈理念以现代文化相距甚远,如果已经放进博物馆,甚至已经进入坟墓的东西叫现代人去遵从,多少有强人所难。或许他是在用自己毕生所学专业与满脑子装满了现代节奏和网络词汇的年轻人交流,难以得到共鸣。它说明了与时代的脱离,历史的传承与多元化的社会有些格格不入。

  第四,现实生活所迫,为寻到一份工作不得已而为之.

  有人说这是拜金主义,笔者不以为然,因为一个人要发展,要在自己所学专长有所建树,要先立足于社会,这是等待机会,要获得这样的机会就要使自己变得疑似“万斤油”,让人家问不到,打不垮。这样一来就免不了放下自己的专业,恶补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知识,让自己变成煎饼里的鸡蛋、葱花或者甜面酱。特别面临就业难实际问题的大学生死抱专业者起初都是失败者,懂的等待机会又懂得顺应时代者,往往会提前扬帆起航。

  第五,样样通未必样样松.

  人们要被社会接受,“样样通”是要紧条件,是自己切实跨入社会必修课,大学里教会了你知识,但未必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有时还要放弃所学专业,甚至还要放低身价,不情愿去接触从未触及过知识,别无选择,因为那是求生之道。不要小看样样通,它也许就是你走向成功第一步,步子也许小了些,但他会随着你每迈出的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留下的是专业,即便不是也是所需的精华。所以“样样通”是有阶段性的,无需少见多怪。

  在讨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笔者注意到,有向教育体制上扯得,说什么不专业的教育,限制了学生们创造力。但是当我们的孩子在国际比赛中,解题能力第一,思辨和动手能力倒是第一,又说猎取只是过少,知识面过于单一。现在是搞的教育界、老师、家长以及学生都无所适从了。

  也有人说:过多的摊出“煎饼人”,是由于现在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发达,不少人都懒得深入思考了,故而人们变得浮躁和不求甚解。这样说法有些矫情,无论是baidu一下还是google一下,只要迅捷便利何罪之有。特别在快节奏的今天,抱着书本带着未知寻找求解,再快也比不上输入关键词按回车来得快,

  学校应该鼓励青少年多阅读,没有错,谁又能说网络阅读就不是阅读,那么网络又何罪之有?没有网络一样有青少年挥霍自己的青春,问题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在于良好的社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及人们仅有的良知的闪烁。把“煎饼人”以及他们的浮躁、空虚归结到网络上多少有些站不住脚。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多有偏颇。拒绝谩骂接受批评。文/随意【原创】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