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祭 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警醒世人,今天(12月13日)上午10时至10时33分全市将试鸣防空警报。广大市民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不会受到影响。 防空警报试鸣顺序如下:10:00—10:03,10:18—10:21鸣放预先警报;10:06—10:09,10:24—10:27鸣放空袭警报;10:12—10:15,10:30—10:33鸣放解除警报。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 作为普通市民,该如何识别防空警报信号呢?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市人防办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市民留意,其实很好分辨,在战时,预先警报是指人防指挥部根据空中情报判明敌空袭兵器有进入本市空袭征候时发放的一种警报信号,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是敌空袭兵器有明显迹象进入本市上空时的一种警报信号,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是判明敌人一个波次的空袭已经结束时的一种警报信号,连续鸣3分钟。薛玲 纪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 12月13日 南京 雨。 仿佛就是天意,在12月13日到来之前,已经干燥了足足27天的南京城,飘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雨。空气中泛起的丝丝寒意,提醒着南京所有的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3周年祭日。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伤感日、伤痛日。在这样的日子里,无论是生活还是行走在这些城市中,总是能体会到比平日里更多的沉重和伤感。但不同的是,南京的伤感,不是因为天灾,而是因为一场人性的灾难。 从人类学上说,战争本身就是一次人性的灾难。回忆那段历史,不仅仅是哀悼在“南京大屠杀”中罹难的30万同胞,更是在思考这一人类历史上少见的惨剧发生的根源。看着哭墙上1万多个同胞的名字,重提那段让人心痛的历史,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在今天,请暂时收起玩笑,静下心来,提醒自己:今天是祭奠30万同胞遇难的伤感之日;今天,尊重南京,正视历史。 73年了,时间越来越久,那场浩劫中的幸存者也越来越少,南京大屠杀似乎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我们该怎样来牢记这段历史?不能只依靠程式化的仪式,不能只依靠历史教科书上那几页教案,更不能依靠狭隘的民族主义,煽动一种仇视情绪——“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是经历过“南京大屠杀”苦难的李秀英老人的话,简单的话语里道出了真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己历史伤痕的记忆,不能依靠仇恨来维持,必须依靠深入骨髓的“文化记忆”。 无论是《南京!南京!》这样的电影作品,还是民间不间断的纪念活动以及建设内涵丰富的纪念场馆等等,追根溯源,所要完成的任务只有一项:营造强大的文化氛围,将“国耻”根植于本民族的集体记忆,让国人在提及“南京大屠杀”,提起12月13日时,不再只是泛泛地联想起一串空洞的数字,而是能够真切感知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继而更加珍惜和平,展望未来。 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我们在今天,再度舔舐这个城市的伤口,在纪念中积蓄力量,进而前行。 (朱昕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