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可以由任意材料构成,它代表的是可转让债务。货币数字化的今天,未来我们会进入一个无现金的世界,货币只是一串数字,它作为交易的清算手段而存在。所以这个层面来讲,数字货币是一种回归,确实是回归到货币的本源。金融危机后,比特币横空出世,它似乎满足上面的三个基本特性,一度有人扬言将会取代现有的货币体系.。 但是:现代金融市场纷繁复杂,政治环境云谲波诡,过于理想化的比特币在这样的现实环境里,充斥着各种谬论与矛盾! 从货币的角度来看: 1)货币是没有价值的,而比特币有。 一般而言,价值来源于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如股票的价值来源于公司派发的股利的贴现,债券的价值源自息票和到期本金偿付的贴现,比特币的“价值”源自何处?是人们的理想主义,对自由观念的崇尚,还是人们对比特币将成为货币的乐观预期?这恰恰是比特币悖论之所在,如果人们因为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而投资,但是当比特币真的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其投资价值也会立刻消失。就像我们现在还有谁把纸币作为一种投资产品吗? 再者,当1300万的流通的比特币,其中50%被950个人拥有时,便可断定这完全是一个显浅的、不流通的封闭市场。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么狭窄的交易市场。所以比特币在这个层面上并不是真正的货币。 在这里扯个题外话,提醒一下玩虚拟货币币友们。不管这种数字虚拟货币吹嘘他们技术多先进(事实上并不先进),数量多有限(事实上是无限的),要是失去炒作和收藏价值,它本身的价值都是0,他们的价格仅仅是由交易者决定的。虚拟的就是虚拟的。甚至还不如郁金香,郁金香至少还有实物,而虚拟的币什么都没有。一旦有一天泡沫破灭,一切虚拟的货币都会回归它的价值,那就是0! 2)比特币悖论还体现在2100万数量上限与通缩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比特币的支持者大多都以为,比特币是法定货币时代开始的信号:他们认为由于比特币2100万枚是恒定的(在理想状况下)。比特币可被“创造”的数量由算法控制意味着它没有被人为滥发的危险,因而导致了它的一大优点:不会通货膨胀。但是“创造”数量的逐年递减以及总量有限的事实却意味着它很有可能走到反面:通货紧缩。 如果比特币只在虚拟世界中流通,不与网络以外的实物发生接触,或只用于非法交易,那总体来说影响较小,并可受到现实货币的调节。而目前,比特币早就与现实世界的物品建立了联系—比特币已被用于支付实物的费用,并可兑换多种货币,这就意味着比特币的紧缩会导致它的拥有者坐拥真实财富的增加。即使其货币单位可以细分,但是在数量固定的前提下,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每一单位货币的价值仍然是递增的,也就是物价下降,这恰恰是金属本位的痼疾,也是其被抛弃的主要原因。要是作为货币,比特币2100万枚的承诺肯定是其天然的bug。 3)从国家主权的角度讲:比特币更加不可能被成为是货币的! 无论何种货币,成为法币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且只有一条——国家主权背书。 即使全民都认可某种货币,但是主权的暴力机器分分钟可以让这种货币歇菜。王朝更新换代之际,这种事件频频上演。而没有任何政府机器会容忍身边躺着这么一位不受控制的“自由货币”。经济行为是国民的基础行为,对基础行为的管控,就是国家权力的切入点。来个最直观的比喻:要是一切的交易支付行为都绕开了银行这种机器,这个税怎么收?采用何种方式让广大瓜民心甘情愿的把口袋兜里的钱掏出来? 最后,要知道国家权力的边界,就是主权货币的边界。 货币全球去中心化之前得有个主权去边界化的过程。货币演化至今,已然成了国家权力的表征。国家通过汇率,利率等多种手段调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使用经济制裁进行政治博弈,这一切的载体都是各自的法币。而现实情况是,现在全球政治板块并不是一体。比特币即使能够在全球范围流通,但它是无法履行这种“政治经济平衡”功能!“欧元区一体化”的困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比特币的未来在哪里?除非国家主权给比特币背书,否则比特币一定会在这场泡沫破裂之后消亡,没有主权的背书,它永远只会存在于货币野史中。而任何稍微有点智商的政府都不会承认比特币为法币。 所以笔者更倾向于认为:比特币不过是互联网世界里,一群高智商天才对于争夺经济主权的集体意淫。而炒作比特币的投机客们,参与的无疑是一场惊天骗局: 400多年来,一个又一个金融大泡沫在破灭之前,都有各种美丽的包装,都说“这次不一样了”,但遗憾的是,每次的结局恰恰都一样——破灭! 这次轮到虚拟货币了,真可谓到达了极致——这将很可能是一个融合了人类历史上各种经典金融玩法和科技、最为华丽壮观(区块链+虚拟币)的“创新”游戏! 但,终究还是一场骗局。 ? 三、ICO :融合区块链与比特币的局中局,骗中骗 先来看看最近的一些都市传说: 量子链第一天“上市”,最高价格66.66元,涨幅达到33倍; 公信宝众筹时“一股”几毛,如今翻了90多倍; 小蚁币从5毛涨到了40块; 最夸张的Stratis,一年涨了1500倍; 而“BAT”,8天时间暴涨8倍,一天翻一倍。 以上的数据都来自于一种叫做ICO的融资模式中产生的,而这个ICO又与区块链和比特币(系列的虚拟货币)息息相关! ICO的玩法我们直接甩出一张资金走向图,大家看明白了钱走向,就秒懂了ICO的目的了: 所以说白了,ICO也是为了圈钱。只不过的玩法是,将股份或收益权,变成“代币”然后公开出售,投资者可以从代币的升值+“分红”获取收益!玩法和IPO类似,只不过是绕开了券商证券交易所监管机构等“机构中心”,投资者和募资者直接交易。 所以你可以理解ICO为去中心化的“地下股市”。很显然它是复制了区块链中去中心化的思想,也将比特币这种高流通性的虚拟货币灵活地运用其中,逃避监管的管控。 所有资本的游戏,我们只要搞清楚三个问题:钱从哪里来?钱用来做了什么?钱最后去了哪?就大概能看明白它的性质! 由于大大缩短了投融资的链条,ICO被视为颠覆传统VC的革命性模式。但大批“向钱看齐”而涌入的参与者,彻底稀释了这一模式初始的“去中心化”和“民主化”理想主义色彩。 动辄数十倍的飙涨,带来参与者百倍的疯狂。 1、大妈进场、庄家收割。 没有监管的ICO直接陷入癫狂状态。现在的ICO众筹项目的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打着用区块链模式改造商业生态的项目,一类就直接是股权众筹式的项目。他们用来募资的工具仅仅就是一份写着商业计划的白皮书,发布在第方融资平台上。没有专业的机构帮投资者甑选项目,把控风险,第三方平台也并不会对投资者负责。 问题的关键是很多投资者都知道大多项目没有价值,或者说就是圈钱的,投资者盯着的主要还是代币自身的币值增值,只要这种代币能够到交易所交易,ICO的投资者就能通过炒作赚钱。由于新上的代币“市值”低,可能只要几百万,便能成功做庄。 因此,炒币,尤其是这类“山寨币”,成了庄家们行骗的沃土!很多庄家与发行平台联合行骗,庄家自持大量份额,以大量资金运作使得价格暴涨,待ICO完成、散户资金进来之后,庄家出售自己持有的份额赚取暴利。 现阶段ICO基本上就是纯博傻游戏! 有交易的地方就有贪婪,有活跃交易的地方就有活跃的贪婪。卷入这场游戏的大多数都是风险意识不高的85后、80后的年轻人,以及中国大妈。这部分投资者并没有受到很好的投资教育!却纷纷在暴利的诱惑下纷纷涌入这个市场,步入骗局!在这儿,有几个月增长上百倍的神话,也有一夜倾家荡产的悲歌。 哪怕A股在层层监管之下,还有游资各种花式炒作,ICO圈的代币,在毫无监管的蛮荒之境,各种坐庄炒作就不难想象了,大家玩的都是击鼓传花的冒险游戏,等到潮水褪尽,被收割的一定是一批批冲进去的散户。 “区块链+虚拟币”结合的ICO玩法,融合了众多金融手法,看似华丽,却拥有庞氏骗局的全部特征: 1)骗局并不创造财富,只转移财富; 2)它要求不断有信徒入场推升价格; 3)基于未来会有更多信徒加入的承诺,先入场者寄望于后来之人在高位接盘。 2、闻风而至的监管 面对越发疯狂的ICO市场,美国证监会(SEC)继7月25日宣布将ICO纳入监管之后,8月29日,SEC再次发出警告ICO投资风险,以及一些上市公司“拉高出货”等骗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