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师一八五团位于祖国版图最西北、地处中哈国境第一线,组建于1962年震惊中外的新疆“伊塔事件”后,总面积907.95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86公里,是兵团最西北的一个团场,被称为“西北边境第一团”。 团场现有汉、哈、回、蒙、傣、东乡六个民族共3126人,全团各族职工群众同耕一块田、共饮一方水,朝夕相处,平等相待,互敬互爱,和谐发展。建团伊始,一八五团就与邻县哈巴河县唇齿相依、互扶互持,在历届团党委的领导下,一八五团主动致力于推动兵地融合发展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兵地团结、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积极融入地方、参与地方社会建设,自觉树立“发展互促、长处互学、困难互助”的大局意识,通过长期积淀形成了边防同守、资源共享、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一八五团根据兵、师要求,精心谋划兵地干部人才资源融合发展机制,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思想,通过相互挂职学习,取长补短,加大了兵地之间的紧密合作。近年来,哈巴河县先后选派了1名副处级和1名科级干部来我团任职,我团也先后选派1名副处级领导和1名科级领导干部到哈巴河县政府与乡镇挂职,为两地干部交流锻炼、人才互输互送、智慧互通互用搭建了良好平台。 一八五团除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加大农业示范推广应用合作交流力度、着力培养大胆使用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外,积极选树民族团结典型推动示范引领,加强兵地融合发展、民族团结创建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开展互学互信、互助互爱、共建两利、融合发展教育,共同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先后推出了荣获“阿勒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一八五团九连职工扎满?叶子西木拉提、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水利站职工李青春,社会反响良好,引领作用明显。 一八五团中学主动与邻县乡村学校沟通、协调、合作, 并与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哈拉尕什小学结成帮扶共建学校,采取教学观摩、慰问演出互动等多种措施推动兵地学校之间全方位融合,初步形成兵地学校“教育交融共建、民族团结共创”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每年利用“五四”“六一”节与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各村小学进行互动慰问演出2场次;每年招收吸纳周边地方少数民族孩子在45人左右。 一八五团医院结合团周边三个牧业队已纳入团医院定点医疗服务现状,结合季节疾病易发情况,注重宣传服务模式、积极组建义诊分队、加强邻县医疗合作。自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团医院每年达到新农合诊疗人员80余人次,每年为团场周边哈巴河县乡村居民免费检600人次;不定期选派专业人员到县医院短期学习交流,邀请县医院专家坐诊指导 ,提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一八五团牢固树立“文化铸团”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群众文化联姻、艺术文化联心、民族文化联根活动,在内化于心、内融于心、加深兵地一体建设、民族交往认同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一八五团共赴哈巴河县乡镇、边防部队、武警大队慰问演出7场,受众地方民族群众、部队官兵10000人次,送去春联300副。3年来,一八五团共举办赛马、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联谊赛事5场,参与者达2000多人次。 一八五团深知与邻县乡镇如同手指跟拳头的关系,整合资源,握紧手指成为重拳,方能更加有效促进兵地经济共同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团场鼓励地方参与创业开发、联合地方共谋旅游发展。在十连民俗风情园的打造和推进方面,鼓励周围萨尔布拉克乡牧民依托旅游在十连进行马匹管理、马场经营等形式的创业;团旅游公司还积极联合哈巴河县旅游局制定喀纳斯—哈巴河—185旅游线路,为达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的效果做出了巨大努力。 正是由于一八五团积极促进兵地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民族团结创建,深化兵地在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维稳等方面的融合,形成了兵地一体、民族一家的良好局面。2016年,一八五团将以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为契机,继续用真心加强民族团结、用行动深化兵地融合,力争把一八五团打造为民族团结创建示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