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3日,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今天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集体反思过往的重大历史节点,也是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纪念英雄、反思战争的共同契机。 (一)正视昔日“对手”的功勋 在这样一个纪念日里,我们心情沉重。我们沉重悼念这个民族曾经的深重苦难,悼念那些倒在扩张主义屠刀下的亡灵。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是中华儿女永远铭记的集体记忆。同时,我们又满怀希冀。希望这个国家不断进步。今天,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开始以更客观的姿态审视过往,正视昔日“对手”的功勋。 这注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9月1日公布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在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国民党人士占到三分之一。这其中包括国民党将领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等等。这在过去是没有的,是不可想象的。禁区被打破,需要勇气,更需要胸怀。在这个问题上,党和国家穿越了历史的三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回望历史,在那个外寇入侵、民族危亡的年代,国共双方搁置不同政见,并肩抗敌保家卫国,拯救黎民于倒悬,谱写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共党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队的贡献也不可忽视。特别是,正面战场的几次重大战役,如卢沟桥抗战、淞沪抗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长沙战役,中国军队表现出的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尊敬。 (二)捅破那层敏感的窗户纸 “我生国亡,我死国存!”“有我无敌,有敌无我!”“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正如学者张洪涛在《国殇》一书中所言,包括国民党军队在内的中国军人以必死的决心投入战场,陷阵之勇,死事之烈,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王铭章……杀身成仁,马革裹尸,当为万世纪念。 囿于种种原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未能给这段史实充分的展现机会。近些年来,一些学者著书钩沉过往;一些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对此亦有所反映;一些民间组织开展了寻找抗战老兵、关爱老兵的活动。但这都止于零敲碎打,正视民族历史,为英雄正名的那层窗户纸始终没有捅破。一些人对此还心存担忧,疑虑重重。 不久前的7月7日,在铭刻着295位国共两党抗日英烈环廊前,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地查找着张自忠、左权、杨靖宇等抗日名将的名字。习近平在随后发表的讲话中说,“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这一次,党中央、国务院又公开把一批国军将领列入英雄之列,加以纪念,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肯定一些国民党将领的英雄地位。这说明我们党更加自信包容,我们的国家更加开放透明。而这不正是包括大陆、台湾及全世界炎黄子孙所乐见的吗? 在历史的迷雾散去的今天,“不少曾经在战场上生死相拼的对手,冰释前嫌共聚一堂”,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战死沙场的将军,应该得到一个军人的荣誉”,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历史的迷雾散去的今天,这个傲立东方的世界大国对自身历史的评价越来越客观、清晰。她不再仅仅停留于略显狭隘的革命叙事框内,她开始更加庄重地审视这个民族的英雄史。 (三)打开更宽阔的政治局面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何种姿态审视历史,体现的是其开放程度和政治品质。而这恰恰是国际社会所看重的。我们正视历史,承认国民党的贡献,必将赢得全世界的尊重。这些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有不同声音。事实上,自1942年1月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始,以国共双方合作抗战为轴心的东方主战场,发挥了巨大作用,史实必须正视。 中国一再声明“中国作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全面抗战长达8年,局部抗战则长达14年之久。然而,波斯坦公告以及战后秩序的种种迹象表明,相当一部分西方政客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认识是不够清晰的。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频频著书呼吁西方诸国客观评价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中的的贡献和地位,越来越多的西方政治家也陆续承认这一点。这是对中华民族所有牺牲英烈的告慰和尊重。 这种尊重,既是给我们党领导的军队的,也是给国民党军队的。尊重英雄,客观评价历史,把国民党将领的名字刻在英雄的丰碑上,以资后世纪念,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它所昭示的开放胸怀,它所指向的政治前景,它所带来的一系列转变,以及将会打开的更宽阔政治局面,值得期待。 六十九年弹指间,珍视和平且向前。今天,让我们和台湾同胞一道,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铭记英雄,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对一切“军国主义”倾向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