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强迫中国让外蒙古独立始末
时间:2012-05-16 23:29来源: 作者:王波 点击:
次
蒋经国说,斯大林说话时态度非常倨傲,露骨地表现帝国主义者的真面目。我就开门见山地向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地方虽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没什么出产。”斯大林干脆地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独立,完全是站在军事
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一心想着要斯大林参加对日作战,美国如果获得斯大林的同意,苏联在远东出兵,美国就可以减少对日作战的伤亡和战争经费的支出。这是一个自私的动机。
斯大林锐利的目光盯着轮椅中的罗斯福。
他拿准了罗斯福的脉搏,坚持要外蒙古独立和其他在中国的一切权力。
丘吉尔是个自私的帝国主义分子,他对斯大林要求“外蒙古之现状应予维持”,“俄国昔日权力应予恢复”,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态度,抽着大烟斗优哉游哉。
于是,罗斯福与斯大林两人达成了秘密协议。
但这个秘密协议一直对蒋介石保密。老蒋一直等着罗斯福给他一个报告呀。但一直等到罗斯福被上帝叫走,老蒋也没有见到美国给他通报。中国驻英大事顾维钧,驻苏大使傅秉常,驻美大使魏明道都得到消息,外蒙古给卖了,迭次把不好的消息传回国内。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雅尔塔’果已卖华乎”?“今日见罗邱史(斯)黑海会议第一次公报,一切如所预料,其果与英俄协以牺牲我乎?”
蒋公一直在黄浦路官邸反问自己。岂不知此为外交问题乎?我日三省我身能解决问题?
罗斯福用中国的国土和权益换取斯大林的参战,与当年墨尼黑会议何其相似乃尔!这就是西门庆敢于欺侮武大郎,而不敢欺侮武松的道理。一切都要看国家实力。
1945年6月12日,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拿着雅尔塔协定谒见老蒋,提出以《雅尔塔协定》为条件,磋商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说斯大林同志意见,希望宋子文于7月1日以前,须到莫斯科一行。蒋介石立即于6月27日派出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青年军政治部主任陆军中将蒋经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卜道明3人急飞苏联与斯大林谈判。
斯大林见他们来了,接见了他们,一边叼着烟斗,一边慢悠悠地说:欢迎你们来莫斯科商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问题。然后他继续说“你们谈问题,是可以的,但只能拿这个东西做根据。这是罗斯福签过字的”。斯大林把几张纸递给宋子文。宋子文接过来一看,惊讶莫名!
然后,宋子文一行与斯大林又继续会谈了6次,中间斯大林到德国领土上的波茨坦参加了美苏英三巨头会议,回来又与宋子文他们接着谈。
笔者看到一个当事人蒋经国的回忆。蒋经国说:谈到中间,有两点双方争执非常激烈:第一,根据雅尔塔协定,有所谓‘租界’两个字眼。父亲(指蒋介石)给我们指示:“不能用这两个字,是帝国主义侵略他人的一贯用语。”第二,我们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逐步讨论,但是必须顾到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后来,斯大林好像很慷慨,同意不用‘租界’两字,对于中东铁路、旅顺、大连这些问题,也肯让步;但脸一板说,关于外蒙古的独立问题——实际就是苏联吞并外蒙古的问题,他坚持绝不退让;这就是谈判中的症结所在。
蒋经国说:与斯大林的谈判既没有结果,而当时我们内外的环境又非常险恶。这时候,父亲打电话给我们,不要我们正式同斯大林谈判;让我以个人资格去看斯大林,转告他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外蒙古独立的道理。我遂以私人资格去见斯大林。斯大林问我:“你们对外蒙古为什么坚持不让他独立?”我说:“你应当谅解,我们七七抗战,就是为了要把失土收复回来,今天日本还没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敌人手中,岂不失却了我们抗战的本意?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在这样情况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支持抗战;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归并给俄国”。
我说了之后,斯大林就接着说:“你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过,你是晓得,今天并不是我要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
蒋经国说,斯大林说话时态度非常倨傲,露骨地表现帝国主义者的真面目。我就开门见山地向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地方虽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没什么出产。”斯大林干脆地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独立,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他把地图拿出来,指着我说:“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要中国的国土是为了防卫俄国的国土。
蒋经国叙述了与斯大林谈判的屈辱过程。他说,最后,经过许多次的谈判,“中苏友好条约”终于签字了。不过,父亲当时对于签订这个条约,有个原则上的指示:“外蒙古允许独立,但一定要注明,必要经过公民投票;并根据三民主义的原则来投票”。这原则,斯大林算是同意了。但签字以后,老蒋就再也没有提起公民投票的事情了。
外蒙古独立,俄国百年之梦想终于实现。吾国民哭诉无门呀!(王波,11月30日)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