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建国前地下老党员郑经仕:故事不老,骨气永存

时间:2013-07-17 14:26来源: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通讯员高玲芸 摄影吴 点击:
石砌的二层小楼,木结构的房门与窗棱,蒙着一层灰尘的旧沙发上,一台同样积满灰尘的破旧电视斜躺着,简单的方形餐桌和水泥地上几张小木凳摆在一旁,头顶上方几块木板的缝隙中,隐约可见两张破旧的草席卷,这就是89岁高龄的地下老党员郑经仕老人的家。7月16日

 

  石砌的二层小楼,木结构的房门与窗棱,蒙着一层灰尘的旧沙发上,一台同样积满灰尘的破旧电视斜躺着,简单的方形餐桌和水泥地上几张小木凳摆在一旁,头顶上方几块木板的缝隙中,隐约可见两张破旧的草席卷,这就是89岁高龄的地下老党员郑经仕老人的家。7月16日,温州医科大学赴平阳凤卧“红色•印迹”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实践队员们来到这里,聆听老人的革命故事。
  
  追随父亲与哥哥的脚步
 
  
  1948年10月10日,郑经仕老人毫不费力地告诉了队员们这个日子,那是他宣誓入党的日子。这个曾经参加过地下党活动,全家投入革命的老党员一边揉着患有风湿的左腿,一边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他记忆犹新的故事。
  
  走上革命的道路与郑经仕家人的影响分不开。老人的父亲很早参加革命,解放战争前期,郑经仕的哥哥追随父亲成为了共产党地下党的交通员,他是当时浙江省最早入党的一批党员之一,负责党内机密信件的递送。还没有成为正式党员的郑经仕很早就已经开始跟着哥哥一起送密信,一边躲避国民党的追击,一边接受党的考验。郑经仕共有8个兄弟,包括他自己有三人参加革命,那个带着弟弟送信的交通员哥哥后来死于国民党的枪下,另一个年长一点的哥哥在抗日战争中死于日本人的迫害,而他的其他家人像普通百姓一样种地养猪,“生活太苦了,没有家里人的支撑,革命进行不下去。”鲜血和牺牲在那个年代并不少见,所以提及家人的遭遇,老人神色平静如常。
  
  九死一生中的地下革命
  
  不同于战场杀敌的军人,地下党的经历更像是一场无声的苦旅。除了家人,没有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更鲜有人知自己工作的险象环生。为了成功送达信件,郑经仕和哥哥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躲避国民党的检查。“一开始做交通员的哥哥会把信放在我身上来躲避检查,后来那样也不行了,一旦发现有国民党检查,我们就把信放地上然后在上面大便,人逃走,等风头过了再把信拿回来。”
  
  躲避的方法也并不总是管用,“有一次被国民党追了好远,我和我爸跑到田里去,就因为那时候是10月份,土地是干的,没有留下脚印才勉强逃过。”老人告诉我们,村里的老人院里有12个本村的烈士像,而曾经跟自己一同入党的老同志也只有一位还在人世了。
  
  那些每日提心吊胆的日子里,我们无从得知老人究竟经历了多少次九死一生,但就是这样随时可能丧命的经历,老人摇着手指说“一辈子最忘不了。”末了还不忘补充一句,“其他好多都忘了。”
  
  曾经拒绝入党
  
  因为表现出色,时任平阳县第一位县委书记的郑海啸曾推荐郑经仕入党,但未曾上过学的郑经仕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没文化,不够优秀,加入共产党还不够格。当时全村共产党员远没有国民党员多,共产党的身份也意味着许多无法预知的危险,但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郑经仕最终还是向党组织靠拢,加入了共产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当地党组织对于想要入党者的准入条件是能够打听到国民党的开会地点。“什么危险干什么!”提起当年入党的经历,如今已有65年党龄的老人略带骄傲地跟我们说。
  
  再苦再穷,不向政府伸手要钱
  
  如今的郑经仕早已退伍,远离子女独居于老房子中,退伍后他在家里做些农活,政府每月给他补贴400元,但这显然不能满足老人的生活所需。经过了苦日子,老人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虽然清贫,老人却从未抱怨或请求政府增加补助。他认为一个老党员的骨气应该是“再苦再穷,也不向政府伸手要钱。”队员们望着这个年事已高仍精神矍铄的老人,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未曾经历那样惊心动魄的战争,未曾尝过真正贫穷艰苦的生活,实践队员们却被老人的讲述吸引着、触动着。独身一人的郑经仕并不孤独,因为他有精神信仰,反刍着过去难忘的经历,守着那份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我们相信他有着永不枯竭的精神食粮。而这份精神食粮,正是实践队员们此行最大的收获和最深的感悟。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选准职业入对行:一本教你正确地选择职业的指导书

作者:张伟

职业生涯一开始,就要坚持去做你了解的事情。如果你是个钳工,那你就去做一个更好的钳工;如果你是学医的,那就去做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