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神圣的使命——暑期“三下乡”芮城分队纪实

时间:2011-06-28 22:39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山西师范大学 点击:
2006年7月11日清晨,当万物处在夜的怀抱中做着美梦时,我们怀着憧影与希望,冒着朦朦细雨,踏上了前往芮城进行支教的路程。 繁华的市区渐渐远去,窗外的景物由耸立的楼群变为青青的庄稼、散落的农舍。车内十分闷热,路也变的坑洼不平,不停的颠簸摇晃

    2006年7月11日清晨,当万物处在夜的怀抱中做着美梦时,我们怀着憧影与希望,冒着朦朦细雨,踏上了前往芮城进行支教的路程。

    繁华的市区渐渐远去,窗外的景物由耸立的楼群变为青青的庄稼、散落的农舍。车内十分闷热,路也变的坑洼不平,不停的颠簸摇晃让几位同学开始晕车。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辛跋涉,11点多我们终于抵达了芮城。

  由于临时发生了一些情况,经过简单的调整后我们于12号早晨到达了中庄小学。中庄是一个比较闭塞的乡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当时的景象真的把我们惊呆了:破旧的大门,旁边的木牌上依稀可以辨认出“中庄小学”的字样,高低不平的地面,长满杂草。教室里课桌残缺不全,没有一把凳子,还有麻雀在里面觅食。看到这里的一切,我们的心受到很大的颤动,酸酸的,很不是滋味。当地村民见了我们很是好奇,但当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们便热情的邀请我们去家里歇息。

    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即使当地乡亲竭尽所能,我们的食宿条件仍然相当艰苦。床是临时搭建的,粮食是乡亲们凑的救灾面粉,咸菜馒头的生活让队员们出现了严重的生理不适,不断有人中暑、发烧,但队员们并没有放弃,大家彼此勉励,咬牙硬撑,挑战着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在作息时间上,队员们睡眠严重不足。每天清晨六点就起床带领学生们出早操,到晚上七点才能结束教学,七点后还有一些初、高中学生来这里补课。队员们不辞辛劳地对他们进行辅导,有时甚至到深夜。村民们忙于农活,无暇照顾孩子,学生就到学校休息,孩子们有的躺在桌子上,有的垫个编织袋睡到讲台上,还有的则蜷曲在教室的角落里……看着这一幕,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在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孩子们连上课的基本纪律、写字顺序都不懂,我们就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孩子们太过腼腆和内向,我们就利用休息时间,每晚坚持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和《现代教师修养》,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说的都是当地方言,听不懂普通话,交流沟通十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专门开设了普通话课程。孩子们从没接触过音乐、美术、健美操,对外边的世界缺乏了解,队员们就精心安排教学科目,潜心发掘现有资源,尽可能多的向他们传授一些新的东西,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刚到村子时,乡亲们对我们不是很了解。几天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义务支教、社会调研、政策宣讲等许多切实服务农村教育、支援农村建设的活动,在教学的同时,利用村广播站、学校黑板报向乡亲们宣传我们的活动、宣传最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宣讲,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在村子里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村民们对我们逐渐信任、热情、关心起来。乡亲们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来,邻近村子的孩子们也远远跑来上课。学校附近的张阿姨怕我们在课桌上休息不好,冒着夜色给我们送来两床褥子;武大姐怕我们顿顿吃馒头单调,专程从城里给我们送来运城特产,李阿姨专程给我们带来了自家树上的苹果,王叔叔怕我们上火,自己花钱买西瓜给我们吃……东家送桃,西家送菜,就像当年老区人民对待红军一样,队员们常常被这点点滴滴的深情厚意打动着,眼角不由的一次又一次地湿润了。一位七十五岁高龄的老大娘,听说我们下乡支教,主动要给我们做饭。我们十五个人的伙食全是她一个人张罗,学校厨房太小,在外面搭了一个灶,用农作物秸秆给我们烧水、做饭,烘烘的烈焰,再加上炎炎的夏日,老大娘挥汗如雨,汗流浃背,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一次走家串户做调研中,从一位乡亲的口中得知,老大娘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儿子至今还未婚,同老大娘住在一起。想想老大娘,看看那么多热情、淳朴、敦厚的父老乡亲,还有那么多可爱、天真、对外边世界充满向往的孩子,我们睡课桌,吃馒头土豆,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每天都在感动着,被热情淳朴的村民感动着,被这帮可爱好学的孩子们感动着,被每天所发生的一幕幕感动着,被我们自己在这里的坚持与互助感动着,队员们空前的凝聚与团结,面对艰苦,面对苦难,没有一人喊苦叫累,将全部的精力投注到孩子们身上,去开启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勤奋努力学习,脱离愚昧,走出贫穷,改变命运。

  乡亲们的淳朴,孩子们的纯真,队员们的坚持,这些都是我们不知疲倦,废寝忘食的不竭动力。在这里支教的日子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一直在思考,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究竟能给他们留下什么,又能留下多少呢?这些天来,我们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在晨曦中仰望着飘扬的青年志愿者旗帜,呼喊着志愿者的誓词:“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将志愿者精神牢记在心。中午要照看孩子们午睡,每天晚上,大家集中在一起,进行两个多小时的教学总结和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直至深夜。一天的休息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大家毫无怨言,恨不得把知道的一下子全都教给学生。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力图让他们在学习上朝着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变。 

  条件是艰苦的,生活是劳累的,但大家都觉得无比的充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继续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让短暂的支教活动拥有一份沉甸甸的份量。在离开之后,我们将继续关注这群孩子们,关注这儿的教育状况。我们将竭尽全力、奔走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贫困山区,共同关注山区教育,共同关注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为我们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是中国青年志愿者!

?芮城实践服务队  供稿  董江波 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提升人文素质

作者:梁金豹

打破古今中外的知识壁垒,打通文、史、哲的知识链接体系,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和开放的认知空间,提升综合人文素…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