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从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公布的《中国公益慈善透明度观察报告2013~2014》中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多数不及格,4家0分,这份报告由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经过一年的时间完成。这次测评选取31个省级红十字会组织、31家省级慈善总(协)会,以及31个省级行政区中净资产排名前列的公募基金会,根据现行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义务来打分,满分100分,93个组织的平均分是35.49分,以50分为及格线,及格率仅17.2%。从这份最新发布的观察报告显示,中国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整体水平很低,其中财务信息最不透明。 如今,在一些公共事件当中,公益慈善组织屡遭诟病,究其原因,几乎都与信息不透明,尤其是财务信息不透明有直接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除了对公益事业的参与,更有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专业化、信息化、透明化的要求,而当前公益组织对诸多信息的半遮半掩无疑招致了公众的强烈质疑和反感。每一个热心公益的人,都有权知道募集的善款来自何方,又去向哪里,而能否做到向公众公开善款使用情况并接受公众监督,是一个公益慈善组织诚信度的重要体现。 只有当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提高了,它的公信力危机才会真正解除,公益事业也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如何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笔者以为,一是慈善组织和行业主管单位要转变意识,加强行业自律,重视有效信息的公开;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法规相对滞后,这显然与公众对公益事业透明度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对公益慈善组织进行有效监督;四是对公益慈善这份工作而言,社会应回归理性认识,脱下它过于神圣化的外衣,而不是惯性理解为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必须是轻视回报的、赤贫的、无止境的忘我牺牲……当公益慈善组织日益庞大的时候,它需要各类专业人士的工作和理性的运行,而不是一味依靠激情。公益慈善也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一种,所以,从事这份工作的人,有资格要求与之匹配的劳动报酬,也有权利享受美好的物质生活。正当合理的劳动报酬,不仅可以为公益事业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也能让从事这份工作的人自豪于自己的收入并坦坦当当地面对公开。如果从事这份工作的人都无法坦然于自己的合法收入,公益慈善组织又何谈透明与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