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守望者
时间:2010-08-26 23:44
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供稿
作者:李继勇
点击:次
触摸黄河 踩着黄河的涛声,走在古镇的大街,会突然被历史的苍凉击中。临河主街的明清建筑被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着,让人分不清到底是颓败萧条,还是古朴厚重。百年老店早已传不出吆喝声,斑驳的大门犹如一双历经沧桑的眼在凝视着黄河,凝视着有如刻在岁月上的
触摸黄河
踩着黄河的涛声,走在古镇的大街,会突然被历史的苍凉击中。临河主街的明清建筑被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着,让人分不清到底是颓败萧条,还是古朴厚重。百年老店早已传不出吆喝声,斑驳的大门犹如一双历经沧桑的眼在凝视着黄河,凝视着有如刻在岁月上的伤痕般的大峡谷……?
碛口因下游“大同碛”而得名。“碛”按当地人的说法,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浅滩。壶口是“黄河第一碛”,而名气紧随其后的“大同碛”被称做“二碛”。“黄河行船,谈碛色变”,“大同碛”是黄河中上游黄金水运通道的终点,碛口便别无选择地担当起了“码头”的重任。?
卧虎山上的黑龙庙是碛口古镇的地标性建筑,站在庙门前,居高临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黄河在大同碛拐了一道弯,河面急剧收窄,仿佛倾斜成了一道长长的水幕,而远处的船只就像随时可能被倾轧的纸船,这种气势让人一阵心悸。?
黑龙庙里有个戏台,唱戏从不用扩音设备,隔着黄河的陕西村庄也能听清戏文,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
黄河边的守望者
碛口古镇沿着黄河排开,建筑和街道则顺着山势层层叠叠、渐次升高,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街道都用石头铺就,店铺都是高台阶平板门,一条长5华里的主街道时曲时折,连着主街的十余条巷道伸入数以百计的院落。?
与当地人聊天,和他们一样捧着巨大的粗瓷大碗蹲在大街上吃饭,仿佛置身在一幅褪色的老照片中,被人来车往打磨得油光水滑的石板路更是让人心静如水。沿着那些纵横交错的小巷,走进一户户精致典雅的庭院,有一种让人追寻文化脉络的恬静。而走出巷子,无一例外,就是黄河。?
像所有的古镇人一样,碛口人也喜欢缅怀昔日的风光。找个上了些年纪的老人聊天,递上一支烟,他就会告诉你古镇当年的繁兴,“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是流传至今的民谚,仍能勾勒出昔日的一派繁华。在一家名为“天聚隆”的老油店里,看到大门、门廊和柱子都结了一层黑疤似的“油化石”,不知多少代搬运工用沾满油的手留下的痕迹,不经意成了岁月的见证。?
说完后,老人一声叹息,重又陷入了吞吐出来的烟雾中。没有人能阻挡历史的进程,随着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兴起,黄河水运被挤出了历史舞台。碛口古镇就如这位老人,被长久地遗忘在荒凉贫瘠的黄土沟壑中,寂寂地守着母亲河,守着逝去的荣光与沧桑。但显然,仅仅守护是困难的,碛口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的“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守护名单”。不知道老人是否知道这个消息,如果知道,他守护的姿势中会不会添上几分沉重?
西湾的柔软时光
西湾是碛口镇的村子,一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从镇上步行20多分钟就到了。?
西湾村很适合眺望,隔着湫水河在公路上便能看到村子。村里多明清风格的窑洞式建筑,房屋依山势而建,坡度很陡,屋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很有气势,更像个古风古韵的城堡,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中,宁谧且沧桑。?
流经碛口古镇的财富大多汇集到了西湾。碛口商贸的创始者陈氏家族,选择了西湾大兴土木,这个村子逐渐成了碛口陈氏商人的“家属宿舍”。据说西湾的布局很合风水,村里5条石砌的街巷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将30多座宅院连为一体,辅以高墙围护,整个村子就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城堡,仅南面就留有3个大门,寓意“天地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少数民宅都雕有异彩纷呈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显示着这户人家祖上曾“阔过”。?
走村串户很有意思,从外面看起来,整个村子堡垒般森严,但一进到村里,似乎无论从哪户人家出发,都能畅通无阻地走遍整个村子,因为村落里的宅院间都有小门相通。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村内的横向交通,更有利于突发事件下快速转移和集体防御。随便进出的惬意,对在都市里习惯了人际关系有分寸地隔绝的我们,真有很大的吸引力。?
西湾的村民很好客,跟他们聊天也行,老乡们在商讨着该种点什么,春天来了,嘴里说着庄稼农活,总算是看到了春天的芳菲。如果听不懂他们说话,就在向阳的炕上盘腿坐下,看女人们边聊家常边铰窗花、刺绣或是缝布老虎。?
西湾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也比较低——正是这个原因,老宅院才能保存至今。村民们更多的时候是静坐着,默默地看着我们进出拍照,好像我们也是村里的一员。要体验那柔软时光,只需像村民们那样守着一轮太阳过活。借一把躺椅,把自己整个儿扔进去,追随着渐渐西移的太阳不断挪动着椅子,脚下不知道啥时候窜过来一只猫,舔着太阳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太阳落山,老乡们将晾晒的花生和枣子收拾进屋。窝进了躺椅中的我,也不得不结束这天的日子。晚上做梦,自己变成了一颗被阳光充盈着的花生,剥开亮,便流出阳光的清香……?
黄河水浇出的世外桃源
李家山与碛口镇隔水隔山相望,200多户人家散落在“两沟四面坡”。大大小小清代建筑风格的窑洞,沿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下一层的窑洞就是上一层窑洞的前庭,有的窑洞甚至直接建在下层窑洞的窑顶。这多达八九层的窑洞看似随意布局,却完美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层叠而上,直至坡顶。乍见李家山,只能用“震撼”二个字来表达心情。那一刻,我似乎理解到了李家山村的发现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惊喜若狂。吴先生1989年10月赴李家山后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边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世界都难再找到。”?
从山上往下走,村路由青石板铺成,村子不大,却很雅致。当地有句非常有名的民谣:“李家山的女子,自家山的汉;招贤镇的瓷器,南沟里的炭。”到了李家山村,就准备好了要“打望”美女。但没有看到什么年轻女子,倒是一群从山洞下挑水上山的孩子非常漂亮可爱,“谋杀”了我很多胶卷。一村民告诉我,他们是从山沟底给村里小学校挑水的,每人每天要挑两担。没想到这个靠黄河的村庄,竟会受到缺水的困扰。?
我跟着挑水的孩子下沟底,挑着水桶的孩子曲折盘旋在陡峭的坡上,不由得替他们紧张。他们却浑然无事,一路上向我打听外面的世界,身上洋溢着一种简单的快乐。到达沟底仰望村庄,村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有风水先生说李家山形似凤凰,这块“风水宝地”就有了“凤凰村”的别称。?
这只藏在黄土沟壑中的“凤凰”,展翅的姿势让人感慨莫名。?
林曼摘自《游遍天下》2008年第5期?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