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参加东北某市一场表彰会。会场里,领导桌上一人一瓶矿泉水,获奖者席位上则是空荡荡。一位南方参会者愤愤不平,而笔者长期在东北,已是司空见惯。在东北不少地级市,局下面的科长都叫“处长”,某某市办公室非要叫办公厅,而且名正言顺印到名片上,生怕对方把自己看低了。(人民网) 人都好“面子”,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例如,在东北不少地级市,局下面的科长都叫“处长”,某某市办公室非要叫办公厅,而且名正言顺印到名片上,生怕对方把自己看低了,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典型的“面子观念”在作祟。但什么是“面子”呢?尤其是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究竟什么是“面子”?怎样才能有“面子”?笔者认为,“面子”如脸面,象征着党员干部的形象,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面子”观念,才能称为合格的党员干部,人民的公仆。 树立正确的“面子”观念,就是要经常对照党员标准自我检查。党员干部要经常静坐常思自己之过,用《党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八项规定”来照一照脸面上的污点污垢,改一改养成的不良习惯,除一除身上的浮躁之气。通过这样,不良“习惯”改正了,“脸面”干净了,就有了“面子”。 树立正确的“面子”观念,就是要善于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保养“面子”方法就是要不断学习。党员干部要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领导艺术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工作有条不紊,企业经营稳步提高,和谐稳定,让职工群众感到跟着你干有信心、有希望,那才是真正有“面子”。 树立正确的“面子”观念,就是要经常听听群众的口碑。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的口碑,就是有“面子”,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口碑作为检验自身工作的标准。要深入基层,沉下身子,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政策范围内的事给群众办好;生产遇到问题时身先士卒,和群众一起想办法;需要亲自协调解决的问题不推诿,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一致好口碑。口碑好,那就是最大的“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