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干部“召回制度”一度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热议,对干部作风戴上了“紧箍咒”。如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开始实施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无疑成为治理“为官不为”的有益探索。同时,“召回”懒官剑指为官不为,上紧了干部勤政履职“发条”。 一些领导干部不仅“惰政”甚至还“躲政”,党政机关“庸懒”作风广为群众所诟病。当下,黔西南州对于“召回干部”,采取集中教育、跟踪考察、组织处理等三种方式管理“回炉加钢”。以黔西南州人社局为例,先对“召回干部”集中培训一周,费用自理。余下跟踪考察,分到一线岗位或重点项目工作1—6个月。考察合格回原岗位,不合格则面临转岗、免职、降职、降级、待岗、辞退、解聘等组织处理。如此一来,给干部队伍施加了压力、激发了活力。 “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由此可见,为官不为看似无伤大雅,无关痛痒,实则危害深远。黔西南对不作为、不胜任的干部进行“召回”,既是强化干部监管的有效举措,更是主动作为的干部关爱。显然,“懒政”之人,不仅是在思想上越了“为官不易”的界,更是在行为上出了失职渎职的轨,其严重危害性值得警惕。 当然,召回制度虽不能包治百病,但也堪称治理懒政的一剂“良方”。既打破了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惯例,又让召回的干部并不意味着完全“报废”,而是回来“淬火”。可以说,“召回”管理办法是治理“为官不为”、“懒官”的一次探索,但创新不能无底线,打破的常规不能是法规,干部“召回”更要依法。切莫只因下猛药而误伤了好干部。采访中明显感觉到,干部召回管理制度,让黔西南州的干部如坐针毡,心存敬畏。要想不被召回,干部就得像上了发条的时钟一样,履职尽责,不敢懈怠。 “廉政以立身,勤政以务公,善政以富民”。干部召回制度出台的初衷,不应止于“召回就了事”,还需让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发力,以取信于民的实效消除类似外界“休假式召回”的担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召回的干部才会越来越少,担当有为的干部也就越来越多。(文/李小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