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陕西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相关干部在工作地就地安家,配偶要随调随迁。规定引发热议,有人对其可操作性提出质疑。对此,当地表示将在实践中梳理总结,明确细则。(人民网 1月20日) 干部“走读”问题地是当下各地干部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乡镇和县市区一级尤为普遍。一是由于干部任用回避制度,县市区一级相关领导的必须是异地干部;二是县一级涉及到乡镇工作产生了一大批干部居住在县城,工作在乡镇,这是“走读”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走读”也反映出一些干部的享乐思想和自律意识不强,有的认为交通方便,甚至还有公车接送,单位有人值守,即使有事一般能比较及时赶到;有的认为家里条件比单位好,回家可以享受天伦之乐;有的单位无形中形成了周一中午前到岗、周五中午后下班,或者周二开会周一不到岗,周四开会周五不回岗的“隐形”制度。 对于一两周才能回一次家的干部发生“走读”现象也是可以理解,因为人之常情,他们也需要履行作为父母、儿女、丈夫和妻子的职责和义务。但是作为国家干部、公务人员,因为经常“走读”就会耽误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难免会对各方面工作造成一定程度滞后,给老百姓办事带来极大的不便,久而久之就会让群众认为一些干部只拿工资不为群众办事,就会影响干部形象、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很多地方党委都把整治干部“走读”问题作为一个重点,通过制定一些刚性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干部虽然不走了,但是工作激情却减退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一些干部家庭矛盾因此变大了;一些干部借故请假的时间增多了等等。 所以,治理干部“走读”一方面需要制定相关制度的约束,但是也不能搞“刚性”制度一刀切,比如陕西的“家随岗走”可以解决一些领导干部的“走读”问题,得到他们的认可,但是对有些家属工资待遇更好、生活条件更优越、子女上学更方便等干部就不一定合适。 各级党组织可以根据干部实际因人而异制定一些人性化的措施切实帮助干部解决后顾之忧,让干部不想“走”。比如组织出面帮助解决好子女上学、家属调动等问题;切实落实好“公休假”、“探亲假”等福利;改善好单位的住宿、生活环境和条件,为干部八小时外提供丰富多彩的的文化体育活动;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同志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等。 马列主义都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只有充分尊重人性才能够把一切与人有关的事情做好。因此,要解决好干部“走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帮助干部急解决好思想和生活上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毫无顾虑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群众服好务。(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