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李克强总理记者会共有15名记者提问,这些媒体记者共来自4个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和往年相似的是,今年的记者会也有“加时赛”,李克强以“服从大众”为由多给了两个提问机会。 在今年的两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总理的“大白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简单易懂,很有感染力,比如“四邻周边有时候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情况。”“碰出的应该是和谐的声音,而不是刺耳的噪音。”“怎么办?遇万难还须放胆。”笔者认为李克强总理的这些 “大白话”看似普通,却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值得我们的干部认真学习。 我们有一些党员干部,有了一点权力,总认为自己了不起,高高在上,在说话做事上总想把自己和群众区分开,因此在语言上喜欢讲说不接地气的大话、空话、套话,喜欢海阔天空,乱吹一气,在语言上就脱离了群众,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语言作为交流的根据,要让听众听懂是最重要的。李克强总理的“大白话”通俗易懂,意味深长,说明李克强总理在平时的语言中,就很注意和群众的语言相通,很注意在语言上接地气,在李克强任总理的一年多来,他多次到基层调研,语言都非常质朴,“大白话”味道非常明显。这正是李克强总理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到今天李克强总理的“过上好日子”、“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可以看到以习近平、李克强等党领导人的公仆情怀,由于他们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们懂得群众喜欢听什么,他们知道群众关心什么样的问题,他们知道话怎么说群众才会心领神会,他们知道怎么让自己的语言接地气。因此他们的“大白话”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很多都成为了流行语。 希望党员干部多向他们学习,多说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白话”,少说群众厌恶的大话、空话、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