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成“老赖”近年并不鲜见,澎湃新闻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0月,广东省英德市24个乡镇(含1个街道办事处)中,有10个镇政府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中白沙镇、沙口镇等5个镇政府不止一次上榜。截至4月11日,英德市有10个镇政府的共16条失信信息仍挂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履行情况均为“全部未履行”。(4月13日 澎湃新闻网) 自从失信惩戒机制执行以来,一批批“老赖”被源源不断地曝光,一批批“执行难”案件也不再“纠结”。同时,这种做法也跳出了机制,对社会上更多正在发生的,或潜在的失信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不过,以往进入失信名单的,不是企业法人,就是个人,政府上了这个“黑名单”,还真是不多见。 有这样一种情况:在个别地方,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政府带给当地群众的印象是“土皇帝”、“地主老爷”,对于他们的诉求更是置若罔闻,对他们的苦衷更是装作“高冷”。这样的政府,还指望着能按照群众的期盼,言必行行必果吗?这些地方,表面上“依法治国”的口号喊得响,实际上当地政府阳奉阴违,屡屡失信,法律法规在他们面前,成了一张张废纸。更让人“细思恐极”的是,以上种种行为,不知是因为难以发现,还是相关单位和个人故意隐瞒,居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 政府失信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危害巨大,它不但破坏了人们对法治的信仰,也给政府形象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要推行首问责任制,即政府产生失信行为后,追究其主要领导、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领导一般都好面子、珍惜自己的“乌纱帽”,都问责到自己头上了,必定不敢怠慢。另外,要完善公示制度,将有失信行为的政府,连同其他“老赖”,一同“张榜”向社会公布,用舆论压力来惩戒其行为,更约束其行为。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从严格执法、严格守法入手,从源头上解决政府失信问题。 政府若是一味“高冷”,屡屡失信,我们就要“扯其面子”,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其感觉到“痛”。此外,惩罚不是目的,我们所追求的,是背后依法治国的全面贯彻,是整个社会的法治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