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如果发现未完成年度减贫计划任务,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等六项问题的,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责任追究。 扶贫开发事关人民群众根本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然而,脱贫也并非是一道加加减减的简单数学题。很大程度上,脱贫更像是在跑马拉松,越到后面难度越大,需要付诸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见成效。此次国家“发大招”剑尖直指扶贫开发中可能发现的6个问题,对个别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既指正也是警醒。 脱贫任务自上而下、分地而治,本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但长期以来,由于有“贫困县”的特殊头衔,在政策上可以获得的诸多特殊待遇,部分地方政府便养成了等、靠、要的不作为思想,导致很多贫困县迟迟不愿“摘帽”,加之扶贫开发之路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在与其政绩、面子工程相悖的情况下难保有些地方不会剑走偏锋,以虚假手段欺上瞒下、谎报政绩,玩起“数字脱贫”游戏。当领导视察时,就提前将贫困现状表面“粉刷”一下,面子上过得去就行,而真正贫困户的贫困,却少有人去关心。如此脱贫极大地阻碍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正常推进,更使得大量扶贫资金难以有的放矢。 扶贫资金能否用在“刀刃”上是扶贫开发的关键。目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常态。不少地方的扶贫力度也是前所未有,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但其中的一些怪现状也让人瞠目结舌。据报道,前不久广西马山县就“用心良苦”将财政供养人员、私家车主、个体工商业主设成了扶贫对象,冒领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而对于真正的贫困人口,他们却不管不问,虚报脱贫人数。可见在扶贫政策在执行以及监管体制上存在何等大的漏洞,该扶贫的没有扶上,不该扶贫的却肥猪添膘。如此荒唐扶贫,欺上瞒下,南宁市、广西相关部门都难辞其咎,理当被约谈。 扶贫力度出现了偏差,扶贫资金砸错了地方,这些都是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尖锐问题。让贫困人口脱贫应是相关部门最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不应该是“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更不能变成权力自肥,那不仅无助于解决民生难题,只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和贫富差距,更凸显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广大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虚浮和应付。各级领导干部要立足精准扶贫、摸清情况,抱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抓实做、勇于担当,切实把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确保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