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日前下发《甘肃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重点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其中,“裸官”以及养病或私自学习不能履职的干部都不得任现职。 在我国官场,“裸官”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据保守估计,“裸官”的数量在100万以上。这么多的“裸官”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在监督管理严密时,他们可能循规蹈矩,一旦有“空子”可钻,他们往往就会四处下手。因此,甘肃从严治吏,禁止“裸官”任现职,确保核心权力不被动机不纯者占据,必然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 2014年5月,《法制晚报》报道了一组足以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近30多年来,我国外逃官员数量约为4000人,卷走资金约500多亿美元,人均卷款1亿元人民币。这些外逃贪官在国外通常出手阔绰,买房不眨眼。据研究,先“裸”后逃,是外逃贪官们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治理“裸官”,实质也是防范贪官外逃的必要举措。 治理“裸官”,不仅要打好攻坚战,更要打好持久战。一是强化制度约束。把监管的关口前移,下深水摸清“官”的底细,把“裸官”作为日常教育监管的重点人群对象,让他们无法参与重大决策、无法进入要害岗位。二是“以裸治裸”,全面推行官员财产及个人情况申报制度,让官员个人信息透明化,强化监督措施,打造能及早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但是,“裸官”毕竟是“官”,熟悉官场的应对诀窍,善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软抵抗,具有较强的活动能量,尤其善于潜伏,发现不易、治理更难。如何遏制“裸官”现象的滋生蔓延,关乎着党风廉政建设能否持续推进,考验着党和政府执纪执法的智慧和责任担当。 “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整治工作半途而废,那整个局面就会无法收拾。因此,治理“裸官”,须立足常态、追求长效,关键是一抓到底,切忌一暴十寒、虎头蛇尾,决不能让“裸官”数量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