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石述思的一篇文章,山西为什么会是腐败的重灾区 引起人们反思。2008年之后,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政府加大了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政府主导了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不是市场。这在地方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房地产和铁公基建设等都严重依赖能源资源的供给,而政府干预微观经济就使得权力寻租雪上加霜。这也印证了,只要权力一任性,政府的手伸的过长,过分干预微观经济,不但经济发展会受到阻碍,同时一定会导致腐败。 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十几名省部级高官相继因涉嫌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近2万名公职人员被处理,因违反八项规定问题处理2万5千多人。整治的最初还会听到一些官员私下感慨:“现在的官是越来越难当了,‘5+2’和‘白+黑’不说,发展任务重、矛盾纠纷多、稳定压力大,稍有不慎就要被问责,还可能被‘罢官’。”而如今,随着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实施,社会风气的逐渐改变,干部们也适应了这种转变,官该如何做,似乎也有了跟以往不同的看法。 过去,以“唯GDP论”的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成绩至上, “要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前任建项目,后任来还钱”的怪现象已被如今的科学发展,务实进取代替。逐步摘掉了生态环境恶化、政府债台高筑、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帽子。如今,动嘴的干部少了,动腿的干部多了,下基层的干部的多了,下基层奔着问题去的干部也多了,开会讨论的少了,动手做实事的多了。而这些现象都不是从官方口中得知,而是老百姓们的茶余谈资。 笔者看来,腐败的问题和“唯GDP论英雄”的问题,需要需要对症下药。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而对党员干部来说,能自觉统筹发展固然是好事,值得提倡与学习;但若仍一下子摆脱不了GDP情结,也应在党纪国法的范围内追求GDP、追求升迁,这是底线,是避免腐败的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