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一连讲了三个故事,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他费解地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听了总理这三个故事,大家都笑了,但是笑了过后,还当反思故事背后释放的信号,那就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 的确,说到一些“奇葩”证明真的是让广大民众捏了一把汗,更会耽误老百姓的正事,一些可有可无的证明不仅耗费了国家资源,更是疏远了干群关系。 当前,很多群众去政府部门办事都存在“办证难”的情况,“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这样的服务态度基本在很多政府部门都能够遇见,往往是证没办成,反倒还受了一肚子窝囊气。 由此看来,简政放权的确该实施开来了,简政放权的口号喊了很久了,客观地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办事之前更加明白程序,办事过程中更加顺畅,办事的结果也更加令人满意。 回头看看,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讲这三个故事,“证明你妈是你妈”、“评劳模要省领导特批才盖完章”、“打官司、找政府,没人给解决”这三个故事并不是个别,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 以笔者来看,要切实破解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法治化、透明化,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落到实处。一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行使法律没有规定的权力,二是还要建立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刘洛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