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特约监察员、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周淑真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大量贪腐官员的案例,特别是‘身边人’腐败案例表明,其贪腐或是受到了家庭、家族的影响,或是将家庭、家族作为敛财的工具,为亲属经商提供便利、让亲友代为收钱等。(5月23日《新京报》) 连日来,中纪委官网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倡导家风、家规。可以说,治国从治家开始,反腐、“纠风”与社会风气紧密相关,相互影响,中纪委屡倡家风、家规,主要目的都是“正风”,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近年来,领导身边人出事的新闻频现,官员个人的腐败与家族腐败紧密联结在一起,不得不引人深思。比如,国家食药监总局原局长郑筱萸的案件中,其妻子、儿子均涉案,是官员腐败“家族化”的典型案例;原深圳市副市长王炬不仅利用职权帮女儿女婿的项目减免地价,还助他们收取“好处费”近三千余万;去年10月,中央巡视组向上海市委领导班子反馈巡视情况,也指出个别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权力牟取巨额利益。 如今,中纪委对于“家规”专栏为何首推“郑义门”,专栏给出了答案: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传承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的“江南第一家”郑义门,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173人出仕无人贪墨”,子孙中无一人因贪墨被罢官。以此告诫当今为官者:“为官首先必须要勤政,国家交给你办的事情要办好;为官不是做生意,不是我付出了,就得搜刮一些回来”。 其实,“身边人”腐败现象,说到底还是官员自身党性定力出了问题。而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是有效遏止类似腐败多发的治本之策。试想,无论领导身边的人多么得宠,吃得多么开,玩的多么高,哪怕成了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二把手”,我们只要看管好领导手中的权力,形成完善透明的权力监督机制,领导身边人的贪腐将不再现实,因为他们的根还是扎在领导的权力土壤。 在笔者看来,“家庭式腐败”既折射了官员权力任性,也凸显出警惕“身边人”贪婪之迫,而如何以管用的制度监管好官员的权力运行,更是当务之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济。唯有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扩大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不断完善和发扬党内民主,才能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文/李小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