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经过两次“加时赛”,有关伊朗核问题的“6 1”谈判在瑞士洛桑圆满结束并达成阶段和框架协议。这是伊核危机发酵十余年来最显着收获,尽管有待6月底签署最终和全面性协议,但各方都给予高度评价。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伊朗总统鲁哈尼双双指出,这将是为实现关系正常化而掀开的“新篇章”。伊核危机解套意义重大,对地缘政治构成的冲击程度如何有待观察,但从经济角度衡量,其近期前景并非不可预测,也值得算一笔账。 伊核协议达成引发的首波震荡当然是石油价格起伏和石油格局变化。4月1日和2日,谈判延时两次暗示的乐观预期,以及随后令人振奋的一揽子协议,刺激低迷的石油市场继续疲软,油价保持两天的连续跌势。2日夜间,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下跌5.3%而至54.06美元,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价下跌3.9%而至49.50美元。 也门战事陡升曾一度引发市场对油价反弹的担忧,但是,围殴也门胡赛武装的多国联盟实力明显强大,基本决定了战事不大可能阻断亚丁湾一带的航线进而使中东石油受阻,因此,油价小升即跌。接踵而至的伊核谈判花好月圆,为油价跳水注入十足动力,并将可能保持这一态势长达半年以上。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存储国,也是欧佩克出口三甲之一,核谈判修成正果意味着它将陆续摆脱经贸和金融制裁,恢复石油出口以缓急太过艰难的经济困境。 常态下伊朗石油出口能力为每天250桶,石油收入构成其GDP的七八成。漫长的国际制裁已使其石油出口萎缩至150万桶左右。今后,伊朗为夺回所失份额并补偿既往亏空,势必放量输出,进而让已经过剩的石油供应雪上加霜,压制油价低迷不起。考虑到伊朗不会深度介入也门战事,沙特还将继续围剿页岩气革命,这海湾二雄的石油份额争夺也许会彻底扼杀众多页岩气企业,使碳氢能源格局最终保持继续倚重中东供应的态势。 随着对外政治关系的缓和,伊朗被压制已久的引资、非石油贸易和旅游等经济活动将呈现全新活力。伊朗旅游部门官员日期预测,到2025年,伊朗计划吸引2000万各国游客,并为此新建1000家酒店。据悉,制裁尚未解禁前,已有十多家阿拉伯和欧洲投资集团瞄准巨大的伊朗市场,伊朗因制裁而被迫紧缩的经济发展也将得到井喷式释放。伊朗石油部长估计,制裁解除后,伊朗一年石油收入将增加1000亿美元,它将使伊朗乃至地区经济后劲十足。 根据新协议,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基本权利将得到保障,处于国际监控下的核设施将正常运转。尽管会大力恢复石油出口,但着眼多方面考虑,伊朗将逐步摆脱过分依赖油气资源定为国策,未来会大力发展核电等洁净能源。去年,伊朗曾表示将在波斯湾沿岸建立10座核电站。受地缘政治因素刺激,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忌惮伊朗势力膨胀的地区大国,也许会加速发展核电事业,并视情况用于军事目的,至少沙特日前已有类似明确表态。 很显然,伊朗远离核武会明确降低美伊军事摊牌的可能性,但将加剧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地区竞赛,导致中东核电贸易快速增长。几年前,海湾阿拉伯国家就已提出雄心勃勃的核电发展蓝图,并分别与法国、日本等核电大国进行了谈判。沙特计划未来20年斥资800亿美元打造16座核电站;阿联酋也有投资400亿美元大建核电项目的构想。2013年,中国提出与阿拉伯国家深化经贸合作的“1 2 3”合作格局,也首次将核能列为双边贸易量倍增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也预示着后伊核危机时代的中东,核能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时代已经在即,也必然引发能源、经济和核安全的变局。 伊朗核危机缓解,并不意味中东和平大时代的到来,因为以色列至今拒绝参与无核化进程,而中东复杂多变的矛盾和利益必然使动荡和战乱成为常态,因此,保持强大常规军力几乎是地区大国的核心战略。伊朗没有核武杀手锏,石油收入会大幅度上扬,其地区作用和空间都在扩大,信心与雄心也可能爆棚,因此,未来几年可能加大常规军备投入,进而引发地区军火贸易竞相攀升。当然,如果伊拉克、叙利亚和也门等战场的代理人战争升级和蔓延,伊朗及其对手的军火投入也将水涨船高。过去一年半间,为了巩固阿拉伯和逊尼派阵营的实力,沙特等海湾国家已援助埃及230亿美元。 中东从来就是个黑风口,按下葫芦浮起瓢,悲喜剧也总是瞬间实现大逆转。因此,伊核危机突破究竟如何改变中东,还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本文见刊于2015年4月11日《北京青年报》“马晓霖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