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宣布,新加坡为建国总理李光耀举行国葬的3月29日,为印度的国家哀悼日。根据印度内政部网站3月27日发布的一份声明,届时,印度全国将降半旗致哀,并暂停一切官方娱乐活动。印度政府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亲自前往新加坡参加李光耀的国葬。莫迪称赞李光耀是“有远见的政治家”和“领导人中的雄狮”。 一个华人世界的政治家,在印度获得如此之高的褒奖和评价,除了李光耀生前的人格魅力,当然还有他对地缘政治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印度的厚爱有关。 李光耀在2005年就认为“虽然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国较为迅速地推行改革,占据了一定优势,但长远来看,印度可能凭借民主与法治体制占有优势。”“印度的伟大之处还没有充分体现,它的潜力尚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印度的私营部门比中国的私营部门发展水平高……与中国公司相比,印度的公司治理模式国际化水平高,资本回报率高,而且印度资本市场比较透明,运作状况良好。” 李光耀说:“与中国相比,印度拥有比较强大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印度的制度比较强,尤其是法律制度较为完善,有利于为知识产权的形成与保护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在人口方面,李光耀说:“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是26岁,而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3岁,并且印度的人口增速也快于中国的人口增速,这就使印度享有更大的人口红利,但印度必须为其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否则人口因素非但不能带来机遇,还会变成负担。” 此外,李光耀还看到印度的国际环境大大优于中国,西方几乎没有什么人谈论“印度威胁论”。早在2000年,李光耀就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认为印度会变成一个军事大国,但经济不会繁荣,因为印度的官僚体制令人窒息。” 2005年,李光耀还说:“印度的政治领导人是有改革决心的,但印度的官僚体制动作迟缓且抗拒变革,猖獗的腐败与地方上的争斗也不利于改革。”“印度的规章制度错综复杂,官僚主义极其严重,令人感觉如坠雾中,看不到出路何在。” 李光耀说:“英国的殖民统治依赖的是1000名英国人和数万名印度人,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养成了英国人的行为方式。”在约200年的殖民统治期间,英国人刻意培养了一大批“印度肤色英国心”的文官,“一般来讲,印度的公务员把自己视为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这就是症结所在,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我是来管你的,而不是来为你服务的。计划经济为他们提供了寻租的最佳机遇。 李光耀指出:“印度曾经大搞国家计划经济,国家控制范围太广,致使官僚体制固化,腐败猖獗,以至于浪费了数十年的发展机遇。”“如果印度所有的部长和高级官员都能像印孚瑟斯技术(软件)有限公司的共同创办人和前首席执行官倒拉亚纳·穆尔蒂那样勤勉、刚毅、有担当、具有前瞻性,那么印度就会成为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只需一代人的时间就会跻身第一世界。” 李光耀在2013年出版过一本《李光耀:对中国、美国和世界的真知灼见》的专着,书中用一个章节畅谈了他对印度的看法,摘要如下: 问:印度的民主治理对其长期目标造成哪些制约呢? 答:印度在国家计划和控制方面浪费了数十年的光阴,结果让它陷入官僚政治和腐败。分权体制会让像班加罗尔和孟买这样的更多的中心城市兴旺发展……种姓制度一直是精英政治的敌人……印度是一个伟业还没完成的国家。它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地挖掘利用。印度的宪法体制与阻止自身快速发展的政治制度都具有局限性……不管政治领导层想做什么,都要先通过非常复杂的核心系统,接着还要通过情况不相同的各邦所实行的更复杂的系统……印度人按他们的宪法、种族构成、选举模式以及产生的联合政府定下的步调行事,这导致决策非常困难。印度的政治领导人决心改革,但是印度官僚机构行动迟缓,抵制变革。对地区倾轧和腐败无能无力。此外,民粹主义民主使得印度的政策没有什么连贯性,执政党更换频繁……印度基础实施落后,商业遭受严重的行政和监管障碍,财政赤字巨大(特别是邦一级),这些都拖累投资和就业。 问:印度的民主治理对其长期目标施加了什么制约呢? 答:印度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实际上,它有32个独立的王国,它们恰巧沿英国殖民时期修建的铁路线分布。英国人来了,征服了印度并建立英属印度,把175个土邦并入其统治之下,然后用1,000名英国人统治这些土邦,成千上万的印度人按英国人的行为举止抚养长大。 我反对一个不懂发扬自身优势以求得最大发展的社会。我反对一个你的出身决定你在社会等级中的位置的社会。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是一个已建立文明的国家。正如我有机会为新加坡服务一样,尼赫鲁和甘地因他们的巨大声望使他们有机会为印度服务,但他们没有破除种姓制度,他们打破不了旧习。 看看印度和中国的建筑工业,你将知道把事情做完与夸夸其谈不把事情做完的区别……这部分是因为印度是一个如此多样性的国家——它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而是32个不同的邦说着330种不同的方言……在中国,占总人口90%的汉民族说同一种语言,口音不同,但阅读的文字相同。如果你站在新德里大街上说英语,在印度12亿人中,也许有2亿人会听懂你。如果你说印地语,也许2.5亿人会听懂你。如果你说泰米尔语,0.8亿人会听懂你。因此,中印两国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在比较橙子和苹果……但愿我没有被误解。印度上层阶级也如世界上的任何上层阶级,但是都面临相同的障碍。一般的印度公务员仍视自己为监管者,而不是促进者。一般的印度官僚还无法接受谋利和致富并不是罪的思想。一般的印度官僚很少相信印度的商业社会。他们视印度的生意人为心目中没有国家福祉的、唯利是图的机会主义者,而且如果是外国生意人的话,情况就更甚了。 问:印度目前有什么经济优势呢? 答:印度的私营企业要优于中国的私营企业……印度公司遵从国际公司治理规则,而且能够提供比中国公司更高的股本回报。印度拥有透明的、运转正常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比中国更强大的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印度拥有更强的制度,特别是为知识产权的确立和保护提供了一个非常发达的法律制度。 印度的人均年龄为26,而中国为33,而且印度人口增长比中国快得多,这会使印度享有巨大的人口红利,但印度必须要让其民众获得更好教育,否则机会将变成负担。 在未来十年,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未来,印度的经济展望是什么呢? 不要把印度和中国相提并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但这会让印度成为一个出局者吗?不会。它比亚洲所有国家一起扮演的角色都要重要。印度的制度是不可比拟的……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印度的3.5倍。印度的发展速度是中国的2/3。但印度是一个大国,而且是印度洋地区的一支制衡力量。印度的经济总量能达到中国的60~70%……它不可能变得更大——按目前的预测看。但在比中国人口多的情况下,到2050年经济总量达到中国的60~70%是想当大的数字,而且印度拥有一些非常有能力的优秀人才。 可是,为何中国的和平崛起引起忧惧?是不是因为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当中有众多政治势力不断在运作以促成一个内部的制约与平衡体系呢?极有可能是这样——特别是印度的政府往往由10~20个党派联盟组成……印度比中国能够更远和更好地进行跨越国界的力量投射,然而人们不担心印度有侵略的意图……印度没有像中国一样对国际秩序构成这样的挑战,而且在它的社会基础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并进一步地是其经济自由化之前,它都不会构成这样的挑战。事实上,美国、欧盟和日本支持印度是因为它们想要一个更加势力均衡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印度和中国的分量差不多……要是印度远远领先于中国会怎么样呢?美国人和欧洲人会不会支持中国?我对此深表怀疑。他们仍然有“黄祸”恐惧症,对于“文革”与“xxx事件”的记忆强化了这种恐惧,更别提他们强烈反对中国政府审查制度的情绪了。 中国关注的是美国,对印度只想敬而远之。我不敢肯定印度想要从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中分得一部分蛋糕,因为印度害怕竞争。中国提出与印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印度没有接受,因为中国的商品会进入印度,造成竞争。只要自由市场的买卖还存在,印度就得要学会超过中国。 中国不愿和印度开战。中国已准备好承担风险:例如,在尼日尔三角洲,中国干的是掏钱并冒着生命危险的买卖,但中国已作出决定,这事值得做。这样的事已发生在安哥拉和苏丹。中国想从伊朗有所斩获。中国与中亚国家交朋友。中国想要一条跨越数千公里从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石油管线,而且已准备修建。这就是自由市场竞争。我对“如果你同意卖给印度东西,我会揍死你”这样的话不认同,应该这样说,“无论印度给你什么,我会给你更多。”中国将遵循游戏规则,而且十分相信自己能够胜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