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国总理去世,享年91岁。 随着这位老人的身影离去,新加坡彻底进入后李光耀时代。这个精致的城市小国能否沿着精英政治的轨道前行? 李光耀是唯一的,他选择的治国模式也是独特的。他的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和人和---现实的新加坡依然适用。新加坡已经步入富裕国家行列,这是新加坡的天时;新加坡依然是袖珍的城邦小国,这是该国地利;新加坡530多万人中有移民130万人,则是新加坡的人口现状…综上三个因素,新加坡面临着新抉择。 先看天时。发达的新加坡要维持繁荣,且在富国俱乐部中永居一席,并不容易。将一个贫弱城市国家建设富强容易,守成一个富国则更费力气。亚太经济版图,发生了根本变化,东南亚“诸虎”乃至日韩两国,经济发展的未来都离不开中国--作为区域乃至世界的主要经济引擎。当然,包括新加坡在内的所有亚太国家,必须与时俱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赢得永续发展的良机。新加坡的优势在于,金融中心和港口经济的良好结合,多语言的文化开放和中西结合的优势互补,当然也包括对区域人才的吸引力和完善高效的政府架构。 现实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影响力、港口经济活力、资金和人才吸引力等诸方面,都遭遇到区域内其他国家(城市)的挑战,如上海香港的金融活力渐趋超越新加坡。作为空间逼仄、缺少纵深战略空间的新加坡,要维持本国的富国地位和全球影响力,还需在后李光耀时代做好准备,甚至要面对痛苦的转型。 再看地利。作为东南亚的重要国家,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在亚太乃至印度洋区域的复杂地缘政治博弈和大国外交中,都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如果说李光耀时代能够将大国平衡的艺术运用到极致,使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的核心利益发挥到最大化,现在的新加坡则面临着夹心国家的困境。亚太地缘政治形势,已经今非昔比。 作为美国的盟友,新加坡离不开美国主导的安保体系护佑,因而对于美国主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新加坡是重要的战略参与者。但是,基于这一战略针对中国的特殊指向,新加坡又不得不顾及中国的感受。在李光耀时代,他得到中国五代领导人的尊重和会见,可以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中国领导人的私人感情,在中美关系上搞平衡。尽管如此,他一边乐见中国崛起又希望美国乃至印度制衡中国的复杂立场,还是常常引发中国舆论的批评。 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若继续在中美之间玩踩钢丝的危险平衡,可能会双方不讨好。即如现在陷入亚投行和萨德系统之间的韩国的外交困境。此外,在南海岛屿冲突上,新加坡抱持何种立场,也是考验其外交智慧的大问题。搞不好,新加坡在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也很难平衡。 作为城邦小国的地利---在大国之间周旋以获得外交之利无可厚非,但新加坡的立场显然不能再像李光耀时代那样纵横辟阖任性而为。谨言慎行,多边参与,而又立场中庸,也许是新加坡作为亚太乃至印太区域地缘政治平衡基点的唯一选择。不知道现在和未来的新加坡领导人准备好了吗? 最后谈谈人和。新加坡看成种族和谐的典范。但由于李光耀时代“生两个”的人口政策,新加坡面临着人口红利难以为继的尴尬。吸引移民成为国策,目前该国530万人中,却有130万移民。但是移民面临着融合的过程,而在融合过程中则容易发生利益冲突和文化隔膜。以华人而论,该国存在着土着华人、老移民和新移民,而新老移民又来自两岸三地抑或其他区域。但是华人社会,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的融合就是长期过程。更遑论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三大群体的和谐相处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也有贫困人口,而且数量还不少。据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创新中心估计,10%至14%的新加坡常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意味着,超过50万穷人的民生问题,也困扰着这个看上去很发达的城市小国。 一边是穷人的不满,一方是富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于“一人一票”民主理想的向往,新加坡人对于传统的保姆式的精英政治也许会变得越来越乏味。而这,恰恰是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面临的最大的考验。 李显龙总理正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但是人民行动党的主动改革是否契合反对党和民意的期望,值得未来关注。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但一个人不可能让让自己的国家一直遮蔽在自己的影子里。 |